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无人机播种1小时=农民劳作8小时

2018-08-08 16:0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策划/陈通 统筹/钟邦国 文/记者 周文硕 通讯员 潘十义

无人机沿直线运作。 记者李嘉斌 通讯员潘十义 摄

正是晚稻播种时节,在雷州市东西洋田,一台无人机沿直线运作,“肚子”源源不断地吐出一粒粒稻谷——6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访雷州市那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现当地农民种田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无人机播种水稻是雷州市那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开展的创新之举,探索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新模式。

“太震撼了,太神奇了!”当天上午10时许,现场观看无人机播稻种后,一位农民连连赞叹道,“以前即便采取机械插秧,也无法摆脱人工。现在,一台无人机就搞定了。”

据了解,传统农业中的播种,从选种到将秧苗插入田中,至少还要经过泡种、育苗这两道工序。无论是哪道工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现场的专家介绍,传统的人力播种,每人每天(按8个小时工作量计算)大概能种800粒种子。同样的工作量,无人机预计1个小时就能完成。无人机采用植保无人机精量播种方式,省去传统水稻种植需要人工播种、秧苗管理、拔秧、插秧等繁琐而耗费人力的诸多环节。

“2年前,我们就开始探索无人机播种水稻。我们采取采点、取样、实收等方式测产,结果证明,无人机播种水稻,比传统的‘穴直播’水稻增产30kg/亩。”广东省农业厅派驻那毛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彭彬说,较之传统的插秧,“直播”出来种子密度更高,为农户节省人力物力。

雷州半岛地势平坦,连片耕地多,适合农业机械作业。为进一步适应当前水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探索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驻村工作队以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通过申报《广东省农业农村发展资金》项目,获得农业机械一批。合作社将这批农业机械进行商业性布局:如甘蔗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大型番薯种植机以及番薯收获机、无人机等,通过给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为贫困户增加了效益。此外,合作社还采取和珠海羽人公司合资的方式,在湛江注册成立了湛江羽人无人机飞防服务公司,开拓粤西飞防植保市场。

彭彬说,接下来,将继续扩大飞播水稻试验种植面积,以那毛村为点,向外拓展,推动农业新技术向雷州乃至湛江普及,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