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当前,用电紧张。但一些酒店、商场、超市、书店、银行、医院、车站……里面出奇的冷,外面却酷热无比,两者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值得一提的是,人少的时候,这些地方冰凉得让人如置秋冬时节。这种进去冷得发抖,出来很热得要命的感觉,令身体虚弱的人“很受伤”。常识告诉我们,夏季人体感觉最适宜的温度是26℃左右。所以,公共场所应该根据公众流量,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室内温度,使公众感觉舒适。这样说来,在人流量少的时候,公共场所应适当调高空调温度。这样一来,既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又能照顾公众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公众。应该说,在电力最为吃紧的时期,公共场所当严格降低能耗;而在电力相对充足的时期,公共场所也应注意节能,践行低碳理念。
身为用电大户,公共场所姓“公”,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当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己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场所节能,降低运作成本,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无论是酒店,还是家庭及商户,都需踏踏实实过好低碳日子。期待酒店等公共场所能积极探索实用的节能经验,为家庭等“小社会”节能树立好榜样,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引领低碳这种时尚,让低碳观念植根于公众心中。唯其如此,每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的初衷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