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创文巩卫工作中,我市就已经有意识地鼓励市民“随手拍”,以此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这次,我市专门开发“随手拍”APP,还发放话费奖励,大有打造“随手拍”升级版的意思。这种引导全民参与的方法,有望成为湛江创文的一大亮点。
但在不断探索新方法鼓励市民参与创文的同时,应该意识到,相比起话费等奖励,其实“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对市民更有吸引力,这才是对“随手拍”的最好奖励。
一看这则报道,笔者就不禁想起前两期“遛狗请牵好文明绳”话题里提到的张先生。张先生拨打12345热线反映了霞山观海长廊大草坪的不文明遛狗情况,更是提出建议,希望有关管理部门能张贴举报电话让市民参与监管。如今,我市推出了“随手拍”APP,这位张先生大可对大草坪随处可见的狗排泄物进行拍照反映。在笔者看来,相比起获得50元话费,可能张先生更希望得到的奖励是“一个清洁的、没有狗排泄物的大草坪”。如果“随手拍”之后收到的仅是“更多的是靠市民自觉”的回应,大草坪上依然有不文明遛狗情况,依然“步步惊心”提防踩中狗排泄物,那么多那50元话费恐怕也见不得就有“获奖”的喜悦。
“随手拍”虽然从字面上看是市民随手而为,但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查”。如果这边厢是市民的热情参与,那边厢却是没有及时认真核实、处理反馈,那么势必会影响市民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会让这一创新举措沦为“花架子”。因此,要让“随手拍”APP真正发挥作用,除了要鼓励市民多多参与外,更应尽可能利用市民提供的线索,对城市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一一完善,力求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笔者注意到,“随手拍”APP上有个“历史查询”的功能模块,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个模块就能查询到自己提交建议的后续跟进情况。如果可以的话,那这种“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的做法,将是对参与“随手拍”市民的最大奖励。当然,这种“落实”和“回应”应该以“出实效”为目标。又比如,市民反映某地方垃圾成堆,你去扫了一次,又反映一次,才又去扫一次,这也算不得“落实”到位了吧?
希望每一次的“随手拍”都能有回应、有落实,这样市民才更有冲劲去参与共建共治,让城市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