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郑国栋蹲在地上,用手语讲解战术安排及注意事项。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刚刚落下帷幕,足球迷们火一般的热情也慢慢冷却下来,但在湛江的某个角落,别样的足球梦正在无声延续,一个叫做“坚持”的故事正在上演。
这支球队有点特别,球员都是听障女孩。她们大多来自于农村,因为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她们甚至没想过,自己的命运会因一个小小的足球而发生了改变。


队员们在进行头部球性训练。

教练郑国栋俯下身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队员们在沙滩上进行足球训练。
足球对于她们而言,曾一度是非常遥远的事情。2013年,为了备战广东省残运会,湛江以特校学生为班底组建了聋人女足队,足球从此走入她们的生活。
教练郑国栋是湛江聋人足球的发起者,也是球队的教练。2002年,语文兼雕刻老师的郑国栋看到很多孩子在操场上踢瓶瓶罐罐,心里萌生了组织孩子们踢球的想法。就这样,郑国栋成了一名足球教练。没想到,这支聋人男子球队越来越专业,多次在全国、世界性聋人足球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闲暇时间,队员们一起观看足球电视节目。

队员们第一次走进健身房利用器械进行训练。
2013年,聋人女足成立,郑国栋除了依旧是教练之外,还多了一个身份——孩子们的“爸爸”,他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
场地的简陋、沟通的障碍,女足的组建难度不小,郑国栋只有手把手地教,用手语一点一滴地纠正动作。
利用城市就坐落在大海边的天然优势,郑国栋因地制宜,每周都会带队员们到沙滩上进行一次体能训练,利用沙滩的阻力来提高队员们的力量。大量体能训练后,郑国栋还会带孩子们来到海边或者公园里进行一些放松性的调整训练,除了可以让她们快速恢复之外,他还希望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让孩子们慢慢敞开心扉,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交流沟通,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
暑假期间,固定留下来参加训练的女队员并不是很多,郑国栋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她们的训练。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冷却教练郑国栋和队员们训练的热情。

训练结束后,队友们在球场上一边做伸拉动作,一边交流训练内容和体会。
陈智慧是球队的守门员,2岁时家人发现她对声音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便送她到县城检查,才发现她听不见。9岁时,她被送进湛江特殊学校,希望她学点手语后能够正常与人沟通。2015年的广东省残运会结束后,球队拿到了女足冠军,赛后陈智慧用自己得来的奖金交了学费,继续完成她的学业。
黄巧明2013年加入球队的时候只有12岁,她在各种训练中格外用心,也经常在教练安排的训练之余进行自我训练。目前,17岁的她在球场上的位置为左边锋。在跟男队的对抗训练中,黄巧明略胜一筹,在球队中属于技术过硬、速度快的核心人物。
暑假期间留下来继续训练的队员们与教练合影。
现在,足球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闲暇时她们的电视节目也基本是足球,在看球的过程中她们时常一起交流学习,也会因为漂亮的进球兴奋到“呐喊”。她们不但感受到足球给她们带来的快乐,经过几年的磨炼,如今更是锻造出一支勇猛坚强的湛江聋人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