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在赤坎广州湾大道,多辆汽车在禁止停车时段占用了限时停车位,记者留意到这种情况在霞山观海长廊增设的限时停车位也时有发生。(9月5日《湛江日报》)
说起车辆乱停放问题,可能不少市民都迫不及待要说上一句。报道中所说的把“限时停车位”当成“随时停车位”来停,其实只能算是车辆乱停放问题中的“小儿科”。更恶劣者,是把“没有停车位”当成“随地停车位”,甚至连人行道、绿化带都不放过。车辆乱停放会带来连串安全隐患,我们不得不正视。
笔者所住小区附近,就有一个深受乱停放车主欢迎的“全天候无门槛免费停车场”。小区车库门口对开是一条向上斜坡,直通主干道。而“停车场”,就设在斜坡之上。不论白天黑夜,斜坡上都有数量不等的乱停放车辆。有时,小区邻居会在微信群里发乱停放车辆图片,埋怨“连出都出不了”。对此,物业会两手一摊,回应“无权拖车,无能为力”。而有人建议打某投诉电话,立刻就被“打过没用”“没见人来”之类的回应怼到无言。可能大家看到这里,都会有种错觉——怎么看起来这么像自家的小区啊。不用奇怪,因为这种“停车场”绝非唯一。
行车主干道上,你确实不容易看到斜坡上的“停车场”,但那些歪歪扭扭的乱停车辆,就像一条条伤疤,深深地刻在了城市的“面子”上,深深地刺痛着周边居民的神经。9月5日《湛江日报》刊发评论《城市建设不可忽视背街小巷治理》,文章指出,“有些人总觉得,那些不太被人关注的角角落落无关紧要,总喜欢‘抓大放小’,难免顾此失彼,以至于让这些群众家门口的难题成为脏乱差中的典型,小巷深处居民点成为治理死角。这种重‘表’不重‘里’,重大不重小的思维显然是文明创建的大忌。”笔者对此深以为然,斜坡上的“停车场”,正是文章中所指的“不太被人关注的角角落落”,但对于周边居民而言,这就是摆在家门口的大事。
大家都清楚,车辆乱停放必定会带来安全隐患,但究竟有多不安全呢?前两天大雨,笔者在街上见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走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朝着她和孩子迎面而来的,是一辆又一辆电动车。而这位妈妈之所以要推着婴儿车在滚滚车流中逆行,只因为本就不宽的人行道被一辆辆乱停放车辆霸占了,不仅有小车横隔道中,还有电动车“见缝插针”,而行人只能被挤到非机动车道上。这段被挤占的人行道不长,仅有十多米,但对于被挤出人行道的普通人而言,这十多米的路无比漫长,因为他们时刻都要面临危险,时刻要提心吊胆。而这个危险的根源,正是那肆无忌惮的违停车辆。
为一个小区解决因车辆乱停放所造成的出入不便,让一个年轻妈妈能安心地在人行道上推婴儿车,这看起来是“小事一桩”,但是对每一个湛江市民而言,这就是创文给我们带来的获得感,事关切身利益的、为民办实好事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