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教师节期间,由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教师节“致敬无语良师”活动在该校解剖楼举行,百余名医学新生身穿白大褂、手执白菊花,神情庄严地站在人体标本前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悼念着一位位特殊的医路良师。
记者了解到,人体标本是医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但囿于“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死者为尊”的中国传统观念,导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者和志愿者数量并不多。
据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管理中心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6日,中国志愿登记人数累计为510915人,实现捐献人数19173人,捐献器官个数54393个。湛江市遗体捐献工作起始于2012年,截至2017年10月已实现遗体捐献10例。
而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各医学院校目前都面临人体标本来源短缺的问题。医学院校的解剖课平均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才能观察一具人体标本,这也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与医学水平的提高。而那些摒弃传统观念,在死后甘愿“身划千刀,也不愿意医学生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的遗体捐献者值得医学生称他们为“无语良师”。
据了解,该校在去年11月份成立了粤西首个遗体捐献接收中心,就广东省而言,也仅有广州、深圳、汕头等拥有医学院校城市才有合法的捐献接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