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这是鲁迅先生的《离骚》集句。“崦嵫”是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鹈鴂”即杜鹃,杜鹃鸣叫时百花皆凋谢。此联意为:我叫驾太阳车的羲和调节行车的速度,希望太阳不要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趁着时光尚早,还来得及有所作为,怕的是鹈鴂提前鸣叫,使许多花草芳尽香消——字里行间,“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2018年9月4日,各大媒体均有报道: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强化指导教师责任,杜绝“水课”与“清考”,严把毕业出口关。一句话:“紧张的高中、轻松的大学”即将一去不返,相当一批学生会拿不到毕业证。为什么要发这个通知?因为以往部分教师马虎潦草,课程“水”得厉害,学与不学都不会挂科。而部分学子则毫无紧迫感,即便补考不及格,毕业前还有“清考”,即第三次过关的机会。
不是发“九斤老太”式的牢骚,40年前,吾侪七七、七八级学子是不必用鲁迅的集联警醒的。彼时“多年无复课堂梦”的老先生常常问的一句话是:“下面两节还有课吗?”没有?接着讲下去,分文不取。而台下不少三十几岁的老学生,一边记挂着老家的三四个孩子,一边成天操着英语咿咿呀呀。每天读书14小时而本科四年没有进过电影院的同学大有人在。因为大家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那时候唱的不是“你的小苹果”,而是“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真真是“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大家读书的狠劲儿,恨不能取消了睡眠。
毋庸讳言,现在,七七、七八级的光荣传统,克绍箕裘的弟子还是太少。追剧、看球、拍拖、睡觉、打游戏的弟子颇有人在。再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毕竟“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毕竟“时代不同了管理须跟上”,制度不能够变为哼哼唧唧的“娘炮”。所以,对于教育部的大胆加压,笔者是称赏的,因为与“人性化管理”并不矛盾。四年下来学无所长而养活不了自己,才是为师与为生的最大失败。
这几天大学新生正在入学,看着一张张稚气的脸孔,感慨良多。作为37年教龄的老教师,笔者想说,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让孩子们把生命的弦绷紧,趁着中学的紧张劲儿还没有过去,要立即开始“职业规划教育”:我准备干什么、我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我打算如何读过四年的学习生活?能够问心无愧地学完四年,报效父母与社会,鹈鴂之先鸣与后鸣都无所畏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