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请给老师一点掌声

2018-09-15 10:3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李湘东

    某地一位数学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数一亿粒米”,引起媒体和网友热议。有对老师创新教学的肯定,也有对奇葩怪题的指责,笔者觉得各自都有道理,都有可弹可赞之处。

    这道题出错了,老师有创新意识但题意不尽合理;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有人就此又做了另一道数学题,一个人每秒钟数3个数,不吃不喝不睡,数完1亿个数要整整一年;10千克一袋的大米,1亿粒要用833麻袋才能装完。老师在出这道题时没有吃透1亿个数的真正份量,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该题的可操作性有多大,没有想到这几乎是不可能在学生手中完成的作业。

    一道作业题引发全国媒体网络的热议,其实争议的焦点在于,教学要创新,但创新还要符合实际,不要凭空乱想。老师所出题目超出学生认知实践范畴,就会闹出笑话,就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是个抽象教学,数1亿粒米的作业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如其这样,学生接受此题时不如拐个弯,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就可豁然开朗。如可以先数100粒或1000粒大米,然后以此重量类推出一亿粒米;或者先把一杯大米数清,然后再估算出一亿粒米的容量。循着老师的出题思路,正面不好攻就从侧面攻,用散发性思维就能科学完成作业。

    这道题引发的讨论似乎都在一边倒,都在指责老师教学不用心,出题不动脑,课堂玩奇葩,弄得老师很难堪。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如果老师没有在教学上搞点创新的主动作为意识,没有让学生感受新奇,调动学习兴趣的出发点,也不会出这种让人意外的题目了。中国孩子因循守旧,按传统模式学习惯了,有必要打开另一扇窗门,感受另一种不按常规出题的学习氛围,哪怕有些许可取之处,也可让学生们感受创新,接受创新,从僵化固有的理念中走出来。大凡成功人士大都是逆向思维者,超前思维者甚至奇葩思维者,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数1亿粒米”的作业题,多少有些创新思维,有突破常规的亮点。唯有如此,我们不妨对老师少些指责埋怨,多些鼓励支持,不妨给老师点掌声,让学校教学摆脱千篇一律,创新思维和理念走的更远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