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当了几十年教师,刚进入教师队伍时也上过小学低、高年级数学课,难题、偏题、怪题也遇见不少,如“雉(鸡)兔同笼”(《孙子算经》)、“打鸟”开放题等,但我只是作为学科竞赛题让“尖子生”训练。同时,“雉(鸡)兔同笼”一题,我重在提示学生注意禽有两只脚、畜有四条腿,准确地找出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这样,学生便茅塞顿开;“打鸟”开放题,强调学生紧紧抓住“猎枪打下一只鸟”几个字,枪响后树上的鸟会怎样,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作答便可。
话又说回来,乍一看“数一亿粒米”的作业题,可能有些父母由于爱子心切,便会不假思索地搬来大米催促孩子一粒一粒抓紧数就是了,没有考究数完一亿粒米要多长时间,更没有想到来一个“曹冲称象”法解决。尤其是老师对家长的“神”回复——“一粒一粒地数”,家长由怀疑到亲身数米体验,并推测出“一年半不吃、不喝、不睡才能数完”一亿粒米后,那微信“刷屏”的不满便理所当然了。家庭作业引发广泛关注后,老师那“开发学生的思维”之辩解也太“牵强”了,她是否忘记了自己对家长的“神”回复——“一粒一粒地数”?
不可否认,学生中会有“神童”。一名学生用“曹冲称象”之法(“先去称500克米来数有多少粒米,再用1亿除500克”)快速地解决了这道怪题,为何老师不来一个类似“曹冲称象”的提示呢?而是来一个“一粒一粒地数”机械操作的“神”回复呢?这究竟居心何在?
显然,如果是教师出“怪招”损人则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有违素质教育。如果是无意而“违”之,就不能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为“挡箭牌”,便要知错即改;此后,布置家庭作业要讲求实效,精心培育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