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闲聊,一位朋友聊到佛山市禅城区“共享社区”之事,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多么期待我所在小区也搞‘共享社区’啊!”
从闲聊中得知:几年前,他欢天喜地地搬进城市小区宽敞华丽的套间后,脸上堆满自豪感、舒服感、幸福感。但几个月后,这种感觉便荡然无存:对门邻居相遇极少,与过客无别,互不相识,匆匆谋面,又匆匆而去,各干各的工作。
他聊到以前在农村中学里居住,一家老少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教师休息间里。房间虽小,左邻右舍经常过门闲聊,礼尚往来,投机极了,开心极了。每当下午放学后,篮球场、排球场、运动场等地成了师生的乐园,够惬意!如果有空,就到学校图书室借书来看,或到阅览室看书报杂志,或到书画室尽情洒“墨”。一户有事,各户帮忙;没空买菜,联系同事搞掂;有急事,借同事电动车、小汽车一用;不分你我,事事关心,事事办妥……聊到这里,他感慨万千、夺口而出:学校便是典型的“共享社区”!
他话题一转,聊到了母亲。母亲牵挂儿孙,每月必到小区一次看望儿孙,每次都带上一大尼龙袋南三红心番薯煮给儿孙吃。她好像在村里一样,敲开邻居门递给邻居香喷喷的熟番薯,尤其是邻居赞她煮的番薯味美极了,她又滔滔不绝地说起种番薯的事、煮番薯的技巧,令邻居喜不胜收。母亲每次到小区,小区便热闹起来,我家也和邻居来往频繁了,在小区里生活也渐渐适应了。由此可见,搭建互信的平台是多么重要啊。
我也接过话茬:如今,社区互信的平台有了,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南京举行,禅城代表在主论坛上分享了建造共享有效社区的经验做法。其实,“共享社区”在湛江值得推广,“共享社区”能够搭建社区邻里互信平台,提供共享技能和物品等,重塑睦邻友好关系,构建和谐有效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那是利在于民,助力“创文”,功在千秋的举措。
我们越聊越兴奋,越聊越激动,越聊越自豪。那位朋友还急着表态:“如果小区掀起‘共享有效社区’,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者!”。
这时,我也深深地被他的话打动。是啊,值得报名参与。据说,“共享有效社区”以党建引领,名师把“舵”,线上线下,现代化大数据、区块链等介入,共享理念、共享物品、共享技能、“积分”服务。这些共享模式有助于强化社区聚合力、亲和力、互信力,并唤醒“沉睡”资源,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盘活社区书画、舞蹈、乐器等活动,共享图书、微课、工具、玩具、衣物、儿童助托等,个人、个户、社区融为一体,构建成一个共享、和谐、安全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