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相比,现在我们搬进小区后,很少知道隔壁住的是谁,也很少关心周围邻居发生了什么事。相信这种“陌生人社区”也成为了基层管理工作的隐患。
对于这些管理上的痛点,如何让“陌生人”变成身边人,禅城以城市老旧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社区管理工作的路子:建立共享有效社区。通过IMI身份认证进行实名注册,确保共享有效社区建设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开展。将居民群众可共享的资源,所需的服务信息发布在平台上。“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可在系统上智能对接,让共享行为简化为“掌上动作”。
通过这样的运作,可以挖掘到有各种技能的人才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通过组织社区书画、舞蹈、乐器等线下活动,激发社区的活力。
“共享”小屋的搭建,让居民可以相互共享图书、工具、玩具等闲置物品,更可以与邻里分享自己的技能来服务社区的居民,架起邻里之间联络沟通的桥梁。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也是做到面面俱到。对于社区老人、儿童较多,也是通过开展图书共享,公益微课堂物品共享、儿童助托等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所需,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可以看出,为了让“陌生人”变成身边人,禅城是下了一番功夫,利用人们的智能手机,与时俱进地建立社区APP,组建共享社区及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社团和一些及需帮助的团体来吸引人们走出门来,认识邻居或是参与到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中,带动社区活跃的氛围,让人们不再是住了几十年都不知道邻居是谁的尴尬。
这样做不仅利于社区的管理,更可藉此发现存在的一些生活隐患能及时排除。因为现在有不少的空巢老人,社区管理若能将这些空巢老人做建档管理,知道他们子女在哪里工作和读书,以及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就可以通过共享社区的团体来帮助他们。防止这些老人误入传销、或是说孩子在外出事了,和那些所谓的健康讲座,实则是骗取钱财的骗子的乘虚而入,让老人们可以安心和健康地安度晚年。这也就是国家提倡的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