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快速滑翔于水面后留下的美丽轨迹。
我们的游船在碧波万顷的南海航行,航海图标显示的位置是在西沙群岛海域。
这里,深蓝色的海水在阳光照射之下显得更加柔和妩媚,不少地方泛出亮亮的油光,整个海面恰似墨蓝色的绒缎子。记者不止一次驰骋过大海上,但今天这样的海面还是第一次见到。突然,靠近船舷的海面上时而窜出几条飞鱼,倏地落在几十米外的地方,激起的波纹在油缎子般的海平面上恰似渲染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多只飞鱼相互竞逐。
记者一下子来了兴趣,拿出单反相机对着海面不停地寻觅和捕捉,并把拍摄到的飞鱼照片在相机上进行回放,观察拍摄效果。这些飞鱼其实并不是很大,估计大约也就20厘米左右。天气晴朗,再加上特制的缎子绒布般的海面,被拍摄到的飞鱼特别清晰。要知道,之前记者在海上也曾多次拍过飞鱼,但不是海面起伏较大,就是飞鱼离得太远,总之拍摄效果都不理想。这一次,从放大的图片上看着这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的鱼,说它是鱼,但它两边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给人感觉更像鸟类的翅膀一样,整个身体有些类似于织布的“长梭”,也很像空中飞翔长着翅膀的飞机模样。旁边一位船员介绍,飞鱼正是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形,才变成了在海中会飞的鱼,据说它在海中贴着海面每秒飞行的速度能达到10米以上,在空中最多可以停留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甚至达到400多米。
船只行驶在美丽的南海西沙群岛海域。
还是挺有运气的,这种飞鱼并不是每次出海都能遇到的!记者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飞鱼本来是鱼,但为什么要在海面上飞来飞去呢?难道是它们天生的本性?旁边的船员说,飞鱼并不是轻易跃出水面的,它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海里面游动的,只是游动的时候是在海水的上表层,但是,当轮船路过引擎的震荡声刺激到它们的时候,飞鱼便不由自主地飞起来。当然,还有很多生活在海里的凶猛鱼类,也是以飞鱼为食的,每当它们对飞鱼进行攻击时,飞鱼便跃出水面,施展出飞这种特殊的本领躲避追杀。此外,一些鸟类在空中观察到海水中的飞鱼,也会俯冲下来,对飞鱼发起攻击;有些鸟甚至跟随着飞鱼飞行的线路,直到最后将其“捕获归案”。看样子,飞鱼虽然会飞,但飞得并不轻松。
飞跃中的飞鱼和它的倒影。
记者继续观察海面上时而跳跃出水的飞鱼,蓝色绒布般一样的海面上,并不能准确地知道这一刻或者下一刻哪个地方可能飞跃出来几条晶莹透彻的飞鱼来,所以要端着相机,时刻把镜头对准海面,以便于用最快的反映去捕捉飞鱼的跃升瞬间和它们在海面上留下的划痕。划痕本来是一种伤害,但在此时水墨画一样的海面上,不同的划痕才能展现出不同的场景和品味,不同的划痕才能带来另外一种与众不同而清新的绘画佳作。
记者守候着这些飞鱼创造的艺术作品,一幅幅让它永远定格在自己的图片中。这里的艺术和美本是海洋和飞鱼创造的,而自己只是一个追随者和欣赏者,只是一个瞬间抓住美丽并且留下美丽的人,并为自己亲身见证这种美丽的飞鱼创作而高兴自豪。
飞鱼仍在飞,海面与飞鱼完美的演绎和结合仍在继续,手中的相机又被重新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