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最为痛苦的时候就是患了绝症,药品治疗已无效果,病痛折磨没有消停,生命进入了倒计时。那种极度的绝望,那种求生的本能,那种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实在让人扼腕怜惜,百般同情。此时此刻,病人唯一需要的是临终前的慰籍关怀,在温情充盈的世界,舒适安稳平静地结束生命。这种关怀来自于亲人,来自于朋友,也来自于宁养义工。
读了10月15日《湛江晚报》06版报道《构建安宁的“临终港湾”》笔者深受震撼,没有想到湛江有475名数量可观的宁养院义工,都是由医学院专业老师、在校学生和社会志愿者组成,他们免费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心理辅导、生命伦理方面的纾缓治疗,为病入膏肓的患者送上最后一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300名患者享受临终服务。宁养院义工用1.37万个服务时数,构建起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温馨港湾”,让他们有尊严、有体面地走完生命最后时光。
“死”是一个我们不愿提及的字眼,它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同时,它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字眼,任何人都免不了一死。
生老病死虽为自然规律,但最令人痛心的是英年患绝症,过早去世。我国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癌症,人们在谈癌色变时,无不把痛惜的目光投向那些癌症患者,特别是药物治疗没有效果,在病床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在病痛折磨的分秒之间,他们特别需要关爱体贴,需要真情温暖,哪怕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次搀扶,都能让患者感到欣慰和满足。 对重病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人不仅要“优生”,也要“优死”。尽情享受临终服务,舒适安稳地结束生命,告别淡漠和凄凉,是一个人的临终的幸事。我们感谢那475名宁养义工,你们用行动传递文明,用真情传播大爱,用温馨传扬美德。谁都清楚加盟宁养义工需要气魄和胆识,临终关怀是一项又苦又累甚至恐惧惊悚的工作,一般人都不敢承受。我们那些可爱可敬的宁养义工,义无反顾和临终之人结为朋友,细致入微地为他们服务。他们给濒临死亡的病人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完成了病人对生命最后的憧憬,享受到人间最真诚美好的大爱,使病人不留遗憾地走完生命的尽头,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
“临终关怀”的报道是媒体很少触及的社会新闻,但又是十分接地气,令人感动。读之使人感到人世之美,人性之美,文明之美。希望《湛江晚报》多开辟类似新的报道领域,多写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向读者传递更多人间大爱,传递浓浓的新风正气,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