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教授分享文学创作故事。 通讯员邓丽华
都说“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日子,也是文学创作活跃的季节。时值金秋送爽之际,10月中旬,驻湛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港城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诗歌之夜”草坪朗诵会上演
为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10月13日晚,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该校田径场大草坪举办了“诗歌之夜”草坪朗诵会,吸引了众多爱好朗诵的学子踊跃参与。
朗诵会现场,14组选手全身心投入,分别朗读了经典的散文和诗歌,并向现场的观众分享了各自的读书心得、思考和感悟。选手们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或激情演绎,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使得在场观众深受感染和熏陶。
其中,来自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钟倩明饱含深情的诗歌朗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观众们备受触动。杨柳依依四月天,兰花香满院,燕子绕梁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让大家想起了象征生命永恒的春天,同时也在心底里留下最好的记忆。2018级中本4班的学生黄诗淇则带来了泰戈尔的作品——《孩子的世界》,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有着闪闪发亮的世界,有着让别人羡慕的那份纯净,令观众动容。来自法政学院社会工作2班的学生嵇睿杰的诗歌朗诵《这就是军人的全部》,让同学们明白在和平年代还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我们的安定。18中本5班的林禧玲则为大家呈现了戴望舒的作品《雨巷》……最终,经过评委团评定,嵇睿杰、陈蕾、郭钰颖凭借着出色的表演和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技巧,夺得“诗歌之夜”优秀朗诵员称号。
诗言志,诗缘情。学子们在“诗歌之夜”朗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能美育情感,提升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将知识的灵魂最终内化在自己的心灵。

“诗歌之夜”草坪朗诵会现场。 通讯员黄莹莹 摄
“椰林沐晨,与书同行”晨读启动
为使广大学子在读书中明志进取,以“椰林沐晨,与书同行”为主题的椰林晨读启动仪式10月13日在岭师弘雷楼举行。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主办方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来呼吁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晨读这个机会来提高自己读、说、写的核心素养。
“‘椰林晨读’——这四个字,听起来意境就已经很美了。”岭师文传学院副院长阎开振认为,相比于北方青年在寒冷环境中读书,能够在港城椰林晨读的同学们是幸福的。他鼓励同学们说,晨读的内容和形式是不限制的,要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要把晨读培养成自己的一个习惯,而不要流于表面的形式,“从古至今,晨读这一活动历史悠久,学子们要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多读书,从读书中对人格进行修养。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晨读,更多的是培养大家的一种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成为一个有书香气质的人。”
“读书的形式是自律的,所读的内容也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大学生颜绮珊等认为,坚持参加晨读活动可以磨砺意志、明志进取,于书香诗韵中厚积薄发。
刘海涛教授分享文学创作故事
10月12日晚,刘海涛教授在岭师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做客“对标未来——名家之约”访谈活动现场,分享了主题为“从生存、享受到发展:名师是如何炼成的”的演讲,全场座无虚席。
在教育与微小说创作方面均颇有建树的刘海涛教授,怀着满腹热情,以幽默风趣的谈吐,娓娓道来他的精彩故事。“要‘掘深井’,做一个深钻写作和小小说的优秀教师。”刘海涛有一个激励了自己一生的作家梦。他不断精进对文学与写作的研究,在文学领域创造新成就。从1992年在新加坡发表他的微小说研究开始,刘海涛教授成为当时第一位在国外出版作品的驻湛高校教师,也在1993年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坚持不懈,终会花开,他还连续三届担任中国写作学会的副会长……
虽然刘海涛教授已退休,他仍满怀热情去学习创作。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他主讲的《文学创意写作》登陆网上的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在慕课网上开课的第六周,全国就有一万三千多名学生竞相选修。
在互动交流环节,刘海涛教授就学生提出的人生选择、微小说研究以及如何提高文学素养提高等问题一一作答。他鼓励学生学好中文,学好外语,做好中外文学交流的纽带,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将坚持初心和攀登更高平台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