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留住文化的“根”

2018-11-03 11:2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霞山)

一间乡村小学,克服经费、场地等诸多限制,在校内建起“文化博物馆”。尽管这间文化博物馆很简陋,尽管所展出的尽是些饼筐、鱼卡等不值钱的旧物件,但这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博物馆里,留住了一条村庄文化的“根”,为村民留住了“乡愁”。为雷州市客路镇本立小学守望乡愁的坚持点赞,为“本立乡土文化博物馆”的开馆点赞。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在一些地方,为了开发建设把历史文化街区“翻新”,改得面目全非。尽管穿起“新衣”、化了“新妆”,看起来“高大上”,但那经年累月的城市记忆被抹去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乡愁、眷恋也随之淡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意识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的家乡湛江,就规划建设了赤坎民国风情街和霞山法式风情街,不仅留住了记忆、守住了乡愁,还把特色建筑文化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旅游推广中去。

记忆需珍惜、乡愁需守望,尽管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在一条乡村中建起本土文化博物馆,依然会令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一间乡村小学,能主动挑起这份重担,光凭这勇气与坚持,就令笔者肃然起敬。

这座校园内的乡土文化博物馆,是密切村民情感的大熔炉。前往参观的村中老者,看着熟悉的展品回忆往事,饶有兴趣地谈起过去生产劳作的情景,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当时的生活情景和生产知识——乡土之情、乡艺之乐、乡仪之美,就在这一次次的回忆与共鸣中得到传承。

这座校园内的乡土文化博物馆,是培养新时代好少年的“时光课堂”。学生自觉接受乡土优秀文化熏陶,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归属感,体会到长辈们的辛勤付出,自然更有冲劲去学习奋斗,长大后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这座校园内的乡土文化博物馆,更是唤醒湛江人守望乡愁的活教材。“本立乡土文化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是本立村村民和一些热心人士无偿捐献的,这种模式很值得各地借鉴学习。通过大家“共建”本土文化博物馆的参与,“共享”本土文化博物馆的回忆,彼此间的认同感、对城市的归属感都会不断增强——这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让越来越多湛江人认识到“湛江是我家”,大家才会越来越愿意去为这座城市的成长、颜值、美誉而努力奋斗。

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发展的一部文明史,乡村的文化传承是美丽乡村的一张金名片,希望有越来越多地方把弘扬本土文化重视起来,留住文化的“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