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在朋友圈上发图并说:周末带孩子回家收割稻谷,让孩子了解农耕文化……发出来之后,让很多朋友感慨。
要想传承乡土文脉,关键是要让年轻人的心有乡土意识。不可否认,城市化的进程会不断加速进行的,由于城市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留在农村的人会越来越少,农村里面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少,对于那些外出的乡村人,人是留不住的,但是要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的心还在农村,看看每年过年过节还乡的人群,就知道很多人还是有着乡土意识、有着乡土观念。
如何让这些在城市生活的乡村人,留存自己乡村文脉,首先要留住的是心与人脉。毕竟在农村里,还有自己的亲人与亲戚,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他们更愿意回到自己的老家,为自己的根寻找归属。因此在乡村,可以引导这些回去过年过节的年轻人寻找一种归属,用乡土的血脉去让他们有一种认同感,有一定的乡土意识。
我们要创新方式,面对一些行将消失的农村,就如很多学校撤并与集中那样,在一些乡村可以集中进行一些活动,毕竟有些事情要集中在一起才能办事,才能留住那些外出的乡村人的乡情。因此,如果有可能,在一些行将消失的村庄,如果每年固定一个时间,大家一起参与一些乡土活动,或许会让乡土之根更进一步的稳固。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非常热闹,但是长大后,那些曾经的亲人有些很难相聚在一起,如果有机会,一起团聚坐坐,回忆一下过去,会让乡土之根更加走进人心,特别是带着孩子参加在农村的各种活动,孩子的心中就会留下印记,这就是最好文化的留存,会让更多的乡土文化走进孩子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