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感受韵律之美

2018-11-06 10:1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米苏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少课文背后,都有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看到越来越多人因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喜欢上阅读、朗读,看到《朗读者》同名图书被翻译成8种外国语言在俄罗斯等国家销售,笔者与有荣焉。在我看来,《朗读者》之所以能有今天“海内存知己”的成绩,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分不开,也与朗读过程中所展现的韵律之美分不开。

    每天上班,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就是校园里最美的背景音乐。语文老师能从学生的朗读中,听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生字的掌握程度、对朗读的练习程度。很多家长问我经常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作业有什么用,学生回到家有没有读你又听不到,来到学校你又批改不了作业。还建议我学一些老师那样,让家长拍学生朗读的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检查。我听了往往都是一笑置之,其实学生回家有没有读,读了多少遍,听早读、午读的时候,我走一圈也就能知道个大概。回家有朗读的,读起来语速有节奏、音调有高低,而回家没朗读的,读得再大声,也掩盖不了其中的生涩。

    之所以要布置课后朗读作业,早上、下午上课前让学生朗读,其实不仅是为了熟悉课文,更是从朗读中感受汉语韵律之美,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朗读的作用,在诗词教学中尤为凸显。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诗词,都是很美的。美在诗句构思、用字、意境的巧妙,也美在韵律。特别是有一些诗词在古时候是可以唱出来的,押韵巧妙、意境深远,读后余音绕梁,让人久久不忘。例如孟浩然的《春晓》,不仅押韵,还讲究平仄,所以读起来特别琅琅上口。这押韵、平仄,便是韵律之美,经常有节奏地朗诵,便能生出共鸣、读出感情。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早已让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喜欢上了汉字和普通话。可能将来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在全球各地能听到外国人用普通话朗诵唐诗宋词,和我们聊聊李白杜甫。

    当然,这首先得我们更有自信,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多朗读,多阅读,感受韵律之美,感受文化之美,这才能弘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