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州半岛再度涌现一大批女足人才,比如奥运会上一脚成名的谭茹殷,征战亚运会的林宇萍,中国女足未来之星陈巧珠,广东梅州辉骏女足队长罗桂平等……她们均来自湛江,而她们的成长之路,和现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计划”湛江市体校女足教练袁建利息息相关。近日,记者在麻章对袁建利进行了专访。
【成长】
从失败中成长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是从1992年开始接触足球的,当时在参加赤坎区足球赛时被教练选中,继而去到赤坎区体校训练。”
训练中,因为袁建利的身材在队内最高,教练让她先练守门员,后来发现这个角色非常适合自己,袁建利就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项世界第一运动。
守门员的训练非常辛苦,该位置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袁建利回忆起曾经代表广东省队去到越南参加邀请赛,当时气温高达40摄氏度,球队上下都感觉快要中暑,“我们最终负于对手,现在我仍清晰记得当时对方有一个高球射门,在平常训练和比赛,这种球我都可以扑出,但是高温下猛烈的太阳影响了判断,皮球脱手而入。赛后,我倍感遗憾与自责,练得更加刻苦了。”
经历过失败的辛酸才能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一年的全国锦标赛,决赛广东队与对手打平进入点球决胜阶段,压力一下子到了袁建利身上,她有如神助连扑三个点球,帮助球队取胜,“队友们把我丢到半空庆祝那种感觉,真棒!”
退役后,袁建利当了教练,心态各方面有了很多转变,“我经常会跟队员说——‘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失球不仅仅是守门员的责任,我们应该反思整个后防线,甚至应该是整支球队的事情。’”
【执教】
发现和培养了不少国字号球员
湛江有很多国字号名宿,例如陈霞、谢彩霞等人,现在和袁建利还经常联系。袁建利薪火相传,也发现和培养了不少绿茵人才。2000年她在赤坎区体校做教练直至2004年,当时的湛江市体校正缺女足教练,在足球中心梁斌主任的全力推荐下,袁建利被抽调至市体校。“当时,谭茹殷是梁斌主任从廉江选回来的苗子,我带她训练。茹殷是一位很勤奋的人,当时训练结束甚至晚上下课都主动加练,她每一天的衣服都是练得非常脏的。”
袁建利回忆,谭茹殷与年龄大的队员打比赛对抗,也从来都不甘示弱,非常有拼劲,“茹殷本身条件不错,又有拼劲,是一位可造之材。后来有省级之类的大赛,我们都会增报一个名额带上年龄尚小的她去现场观战,让她去理解去学习。”
直到现在,袁建利的房间还放着以前经常煲药的器皿,当时曾专门用来煲药给谭茹殷敷,“茹殷腰脚都有伤,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真得很不容易。”
还有今年踢过亚运会的湛江籍球员林宇萍,她是谭茹殷的师姐,袁建利教练也带过,“这个世界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宇萍也是一个非常刻苦和努力的姑娘。”还有青奥会冠军、雷州妹陈巧珠,袁建利当年深入基层选材时,听体育老师介绍陈巧珠开朗好动很喜欢爬树,于是又发掘出一颗新星。
【心愿】
希望对女足给予更多支持
袁建利坦承,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女足与男足都无法相提并论,从商业价值、球员收入、普及性等方面,女足都逊于男足,“但是女足的受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日益升高,现在国内外出名的俱乐部都会组建女足队。”
她认为,中国足球需要鼓励与耐心,“我们要认清中国足球的发展现状,不仅是在国家队层面的追赶,而更应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基层足球场地的建设、青少年足球培训、人才输送渠道、青少年足球赛事等奋起直追,这项工程非常大,而且见效慢,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袁建利感慨道,发展青少年足球训练不易,从深入基层选材到训练、再到参加比赛、球员输送等一系列工作,若没有各界的支持,难度是非常大的,“还想感谢队员家长一直以来对教练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家长们选择相信我,将孩子托付给我,我真是非常感激。”
袁建利始终把球员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对待,从生活上给予点滴关怀,教会她们礼仪,球场内外始终保持纪律性。她为球员考虑的不仅是训练和比赛,更是未来,“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球员,教她们球技的同时叮嘱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坚信,湛江玫瑰将来会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