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5个镇先后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拟入库名单,可喜可贺。通过5个镇的入选带动更多镇去创建,这当然是好事,但笔者不得不给大家提醒的是,一波“热操作”时要有“冷思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截至2017年底,国家及省级公布的特色小镇总量已经达到2000个,按照每个小镇平均3平方公里的面积建设,有媒体计算出其总投资将达16万亿元。而如果大家都抓紧建设,在未来3到5年内陆续建成,那么我们可以预计,特色小镇将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勃发生机。但随之而来的,是区域间客源的激烈竞争。
在实践中,做得好的特色小镇,关键是有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培育出供给侧的小镇经济。不说远的,就说这次新上榜的坡头官渡镇,着重打造的是森林旅游产业,这是因为那里北靠绿林密布的笔架岭、南临碧波荡漾的官渡湾,有发展产业的基础,也有建设笔架岭公园的行动。坚持产业立镇,我们就可以利用省配给的多方资源,推动镇上产业发展,以此给镇上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利好。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不在噱头,而在产业。
为什么要强调产业立镇?因为在全国各地创建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不少镇被“增长极”“大融资”等“标题党”吸引,最终吃下苦果。有的镇为了创建特色小镇,没有特色就生搬硬套别人的一套创建模式过来,最终有特色没产业,镇经济反而后退了。有的镇出现了过度的地产开发、失真的文化搬套,结果搞成了四不像。
所以,对于一些有志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镇干部和热心企业,笔者建议大家要在“热操作”中“冷思考”,一方面要尊重产业发展和文化培育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去仰望星空,另一方面则是要充分借鉴国内一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前车之鉴。
创新发展、打造特色,也是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坚持产业立镇,不要沉迷于“噱头”,才能踏踏实实地把镇经济搞好,把镇产业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