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那些长辈教会我的事:用长度与宽度丈量生命

2018-11-09 11:00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卜俊飞

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生死,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看法各不相同;魏晋名士受道学影响,以为死生是等同的,而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则是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批判,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死生亦大矣”的呼喊。那么,到底该秉承什么样的生死观呢?

在这个夏天,我也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当我在外上课时,爷爷的突然离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虽然早已在内心做好过面对这种情况的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还是有些发懵。而在数年前,尚且年幼的我早已经历过这样的事(外公不幸患病意外离世)。彼时的我,是茫然的,更是不知所措的。值此情景,再加上数年前的记忆,使我不由得思考起应该有着怎样的生死观?

首先,我认为对于生死应该有着正确的态度,正如王羲之所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等同是不可取的,是荒诞的。死、生是大事,不能等量齐观。在有生之年,我们应该多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相反,我们要好好利用人生,珍惜当下,规划未来,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用有限的生命的长度,去创造无限的生命宽度,创造生命的奇迹,让自己的一生可以为社会、家人所需要。

其次,我觉得,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要尽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尤其是对长辈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未来不留遗憾。正如俗语“百善孝为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尽到孝道。而孝道正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血缘中显得更加明显。李密,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在面对司马炎的邀约,他为了奉养年迈的祖母而写下《陈情表》,婉言推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话感人肺腑;“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一句令人潸然泪下……全文仅百余字,却字字动情、句句感人。李密正是以这种做法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无论如何,都要尽到自己的孝道,这对今日的我们来说,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最后,面对生死,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淡然面对。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人生,就是一场目送,有时是你目送他人,有时则反过来,但无论如何,这一场目送总会结束,而对待这的最好办法,则是接受。时间有无数人,因为至亲的离去而肝胆俱裂,这是可取的,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未来,那么纵是离去的至亲,恐怕也无法接受吧?

所谓生死,只不过是一场送别;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在送别前的关注,与送别后的默默铭记吧?

作者:卜俊飞,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年级35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