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从湛江市邮政管理局了解到,根据市邮政管理局的预计,11月14日至11月15日,我市快递业务量将达到高峰。“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1月20日),我市邮政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800万件,最高峰日处理快件将超100万件/天。(11月14日《湛江日报》)
“双11”挑起的消费狂热,又将快递业带入了“春运模式”。
不必讳言,快递业由于扩张发展太快,导致内部管理粗放,整体尚处于很低端的业态:从业门槛低,投递标准低,甚至低到“一间出租屋、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亲戚朋友”就能上路,由此出现各种乱象则是必然,受伤的也难免是势单力薄的消费者。
快递时代,拼效率更要守规矩。快递管理其实是有法可依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等对超时取件、野蛮分拣、冒领等违规行为,提出的要求不可谓不细,作出的处罚不可谓不严,问题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力尚未彰显,管理上“硬部门”的缺位、监管上“硬指标”的缺失、处罚上“硬杠杆”的缺乏,让快递竞争、消费者维权始终处于无序和无助状态。
“双11”本身就是一种消费模式的升级,作为电商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和配套,快递服务理当与之同步前行。让快递彰显“快品质”,除了要加强监管和市场巡查外,根本出路还在于快递公司的转型升级、自我提升,主动对接市场的全面需求,迅速能够拿出眼前一亮的新服务、新举措。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层和理性竞争机制,依靠先进的分拣技术、科学的内部管理、完善的运行规则来提升快递质量和服务,加快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让消费者在充分选择中感受到快递的便利和服务的尊严;另一方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高度关注并持续改善快递员的生存状态,同时依靠社会力量来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提供更多的“私人定制”服务。
“互联网+”时代,无论出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考虑,还是着眼快递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快递须让“快品质”实至名归,这既是一道行业课题,也是一张民生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