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湛江日报发现,不仅市区小街小巷路灯安装工程即将完工,雷州市英利镇三唱村的228盏扶贫路灯也已经投入使用。路灯,带来的不仅仅是“光亮”,还有“文明”“发展”“宜居”等诸多利好。
相比起市区的大街小巷,亮起的路灯对乡村的影响其实更大。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村里几乎没有路灯,乡村的夜晚单调而冷清。晚饭过后,顶多是串串门、看看电视、打打牌,如非必要都不会离家太远。后来,村里田边装了几盏路灯,大家饭后就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聚在灯光下边聊家常边纳凉。当时,一盏路灯对于一条乡村来说,是生活条件“升级”的象征。
其实好像雷州市英利镇三唱村这样的村子有不少,都是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助,让一盏盏路灯亮起来,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好起来。近几年,每次过年回村,都能感受到乡村变化的日新月异,而从中,又能体会到乡亲们得到实惠、受到帮助的快乐。在很多村子里,一盏盏路灯亮起来只是个“开关”,就像夜晚走进某个房间要先去开灯一般,灯亮了后,再慢慢地把健身设施、道路硬化、通自来水、敬老院、幼儿园等一一凑齐。对于村民们来说,路灯其实是摆脱贫困的希望,灯光亮起来,他们才能看清脱贫致富的路。
而如今,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已经大为提高,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路灯,却依旧会“缺席”,有时还会“失明”。明明大家的夜生活都变得多姿多彩了,但路灯的“缺席”总会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对黑暗的恐惧;明明道路两旁都装上路灯,但一些“失明”路灯掺杂其中,总会令人不自主地感到缺陷和遗憾。
要让盏盏路灯照亮回家路,我们不仅要装上路灯,还得做好日常维护防“失明”。这样,大家才能从一路光明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