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保护乡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

2018-11-19 16:0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程绍德

雷州市客路镇本立小学的“本立乡土文化博物馆”占地600多平方米,包括室内展示厅、室外场景复原区等。室内展示厅的展品多种多样,有饼筐、鱼卡、牛嘴笠等竹制品,石秤砣、石磨、古法制糖工具等石制品,还有木犁、扬谷机、弹棉花机、粗瓷碗等等。展品基本与上一辈农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这些展品都是本立村民和一些热心人士无偿捐献的。(据11月16日《湛江晚报》)

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记载文明的历史遗产。不仅仅是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成果,那些反映农家生活、耕作、捕捞的老物件,同样散发着本土农家老旧记忆,充分展现了各地农民耕作与生活的风貌,也让四方游客了解当地农耕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发展。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展现出本土民间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底蕴的老物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文物专家甚至认为这些民间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只能说是民俗用品,算不上是民族文物。所以,每当提到保护文物,人们主要是着眼于保护寺庙建筑,对少数民间的乡土建筑都看不上眼,就更别提这些曾经在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寻常物件了。因此,大批民间传统老物件被随意丢弃,有的已难寻踪影。

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生产早已从简单落后的手工耕作跨入到机械化作业,那些祖祖辈辈用过的饼筐、鱼卡、牛嘴笠、石秤砣、石磨、古法制糖工具、木犁、扬谷机、弹棉花机、粗瓷碗等生产生活用具都渐渐成了过去,人们不再使用,也没有制作这些东西的能工巧匠了。但是,这些不再使用的器具就跟其它文物一样,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应该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了解过去才能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才能学会感恩,凝聚人心才能继续奋进。保护好这些老物件,并且把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人,就是要让孩子们了解那个艰苦的年代,继承勤俭节约的风尚。同时,也让子孙后代尤其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能够记住乡愁,怀念家乡,传承家乡人民的劳动精神和光荣传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