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8点,2018湛江迷你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鸣枪开跑。5000名来自全国13个省市和1名俄罗斯选手用奔跑和速度展示港城的开放与活力,感受湛江独特的滨海城市风光。(据11月19日《湛江晚报》) 近年来,马拉松热潮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仅在湛江马拉松的同一天,就有金牌赛事上海马拉松、饱受争议的苏州太湖马拉松等重大马拉松赛事。马拉松,作为每一个主办城市的名片,除了运动员们争名次破纪录,许多体育爱好者与市民也竞相参与。不仅是一场属于世界的体育盛宴,更是一场属于市民们的城市狂欢。这股喷涌而出的奔跑力量,在激活市民运动细胞的同时,也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社会发展一点一滴的变化。
笔者朋友圈里有好些跑马爱好者,他们除了日常在朋友圈里晒步数,在市区各大公园绿道锻炼以外,还会自己组团到全国各地参与比赛。这次家门口的马拉松盛事,湛江的跑友们当然不会放弃,纷纷以实际行动参与本地体育活动。然而让大家倍感遗憾的是,这短短的十公里,对于跑友们来说是不过瘾,“不够喉”。特别是我们的兄弟城市茂名,在不久前成功举办了全马比赛,更让广大跑步爱好者们羡慕。另外,尽管今年的活动比起前两届来说,赛事规模及规格都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市区两条主干道几个小时的封闭,给市民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变,也说明管理水平上仍有急需提高的地方。
马拉松赛事热潮是建立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育运动相关政策利好的基础上,由城市营销、商业资本、社会公众健身潮等多重合力助推而成。作为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和传统的体育城市,我市的马拉松活动发展起步较晚,与城市地位不相匹配,这实在令人遗憾。如何打造好马拉松这张体现健康、包容、开放形象的“城市名片”,为我市进一步现代化、国际化注入动力,调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彰显我市“避寒城市”和“洗肺之都”的魄力,是城市管理者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期待明年的湛江马拉松,不再是“迷你”级别,能充分展示我市健康、发展的城市形象,使湛江拥有全新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