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交流

2018-12-02 13:1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李湘东(霞山)

下跪是中国传统的礼教形式,也可多用于感恩、感激、感动。下跪大都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是在情感迸发到了极致的表现。“下跪”此等礼节,在笔者印象中除了婚姻嫁娶,儿女们在父母面前行下跪礼;父母老人去世时儿女下跪叩拜外,一般都不再行此“大礼”。

某中学组织全校家长会,所有学生向父母行下跪礼,估计不下千人。场面应该相当壮观,也很感人,不少家长还动情落泪。笔者觉得用这种集体跪拜的形式甚为不妥。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形式主义。感恩尽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学生,一言一行都会尊重孝敬父母,不懂感恩者,怎么强求也求不来,下跪次数再多,时间再长,他也是心不在焉,纯粹做做样子而已。

父母养育儿女,将他们抚养成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以笔者个人感受而言是不喜欢也不接受跪拜感恩这种形式,也从来没接受过孩子的跪拜,其一是不习惯这类作秀味浓的仪式;其二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抬高自己,处处表现大家长的盛气凌人;其三比较反感类似举动,这好象是一种对传统封建礼节的机械传承,与新时代、新风尚格格不入。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科学,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尊重爱抚、要信任理解,才不会有代沟。不错,孩子应该对父母、对老师感恩,这种感恩只是道德的自觉,是自律而非他律,是由衷而不是强迫。这种感恩集中体现在孩子刻苦学习,用优异成绩报效父母;体现在孩子健康成长成才,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而非在老师统一号令下下跪行礼。即使从继承孝文化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继承的是对父母的深情关爱,而不是向父母下跪叩拜。

学校是成风育人的地方,应把学生内化于心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对学生立德、立志、立业的熏陶;注重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提供平台;注重学生品德和品位的提升,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内化于心的教育还体现在父母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交流,用文明的形象示范引导孩子,用创新发展精神激励孩子。要教育孩子感恩家人的陪伴与付出,感恩老师的教导与培育,感恩社会的磨砺和锻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