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立足于“学” 进阶于“研”

2018-12-03 08:5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11月30日下午,第一批湛江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授牌仪式暨“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位于麻章区的湛江市雏鹰基地举办。(12月1日《湛江日报》)

近两年,研学实践教育在湛江渐渐兴起,这种主动走出校门到广阔天地中边看边干边学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的欢迎。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对这种看起来就像去春游的教学模式不感冒,提出了不少质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实践求真知的优良教学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道家则更简单地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到大社会中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研学实践教育,我们应该好好鼓励。不能说因为有点不完善的地方或者出于安全的考虑,就让孩子完全放弃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补习班里,教不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知行合一的大才。

今天之“研学”,比之过去古人所提倡的“游学”,一字之差,天渊之别。做研学实践教育,要立足于“学”、进阶于“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带着求真去学。

家长们对当前研学实践教育不满意,无非出于三个方面的顾虑。第一个方面,是安全问题。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研学实践必定是校外进行,集体出行,不可控因素多了,家长自然对安全问题有所顾虑。而一些学校抱着“少做少出错”的考虑,干脆一刀切,不搞研学实践教育。第二个方面,是经费问题。研学实践不可避免要涉及交通费、食宿费等,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且,这些研学实践不像搞补习班那样在分数上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所以研学实践容易被个别家长看成浪费钱的游玩。第三个方面,是研学实践的主题不鲜明,缺乏一套完善的研学机制,学生不一定“学”得了什么,更别说“研”了。

而近日,市教育局为第一批湛江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授牌,这就有了针对性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切入点。有了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从场地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来看,学生的安全都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这些实践基地(营地)分布合理,各中小学校大可以就近原则开展第一次活动,等有了经验,看到了效果,再把研学的半径延伸。这些挂了牌子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单位,也更有可能花心思在“研”上下功夫,思考该怎样设置课程主题、规范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们真正去“学”。

要做好研学实践教育,需立足于“学”、进阶于“研”。首先,是要在研学实践教育的主题上多花心思。报道中提到,当天授牌仪式结束后,麻章中心小学200多名学生到农耕场地种红薯,践行“劳动美”。“45度角,七八公分深”,来自湛江市雏鹰基地的辅导员手拿薯苗讲解插苗技巧,学生们专心听讲,跃跃欲试。随着辅导员一声令下,同学们有的插苗,有的浇水,在本班“责任田”上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尽管劳动场面火热,但“研学”的特点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市部分中小学生其实都有在家里帮手干农活,再参加类似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如果还只是停留于学怎样插红薯苗,未免太过肤浅,不仅“研”不出什么,就连“学”都保障不了。所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要多花心思在教学主题、方法上做文章,多与教育主管部门、有相关经验的机构研究如何做“研学”。

其次,是要把研学实践教育和“文化游”严格区分开来。不要说我就带着学生们去各个景区里走走看看,边看边讲解一些文化历史故事就可以了。这样是文化游览,不是研学实践。而且,这种模式很容易被敷衍成另一种模式的春游活动。研学实践教育,要立足于“学”,让学生真学真懂。而且,要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带着求真去学,从“学”中“研”,学会在自然和社会中辨伪存真、务实探索的方法。

最后,是要各方合力,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研学实践教育辅导员。例如你想让学生们学采茶进而研究茶文化,那总要个引路人。单纯的采茶师傅当不了,老师也当不了,我们需要有这方面研究,能胜任研学实践教学的辅导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