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我市举办了第一批湛江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授牌仪式暨“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市教育局为23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授牌,授牌仪式后,麻章中心小学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到田地里插播番薯苗,体验农耕的艰辛。(据12月1日《湛江晚报》)
对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下田插播番薯苗,一定会吃不少苦,但吃苦未必不是好事。因此,笔者对这种体验农耕活动,充满美好期待。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保持忧患意识,能适应艰辛的环境,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笔者以为,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适度对中小学生实施吃苦教育,确有必要。可以说,让中小学生接地气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体验农耕,也是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这样的教育,为中小学生营造了另一种鲜活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耐劳的个性,帮助他们认识真实的生活。
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仅仅是一个平台。要让我市各地更多中小学生都能适当接受吃苦教育,务必要搭建更多平台。应该在中小学设置专门的生活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生活教材,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创造条件,创设情景,让中小学生“泡一泡苦水”,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活、融入生活,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要主动介入,舍得让中小学生吃苦——例如,不妨让中小学生当自己工作的“助手”;将中小学生送回农村老家,让他们体验农忙耕种的艰苦;让中小学生做做家务……总之,在不违背教育规律、不超越中小学生身心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让中小学生吃吃苦,他们会拿到打开坚强人生大门的金钥匙。
应该相信,管好用好“基地(营地)”,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能让参与者受益匪浅。而在“基地(营地)”之外,我市各地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联动,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小学生吃些苦。如此,他们才有更多机会磨砺自己,学到丰富知识,提升自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