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参加某单位组织的一次会议。原想,按惯例,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邀请与会人员在食堂用餐的。不想会议结束后,“主人”并没有给大家安排用餐,而是会散走人。经了解方知,原来该单位早在几年前就已明文规定,开会一律不“开宴”。笔者听了,不禁为之拍手叫好。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单位、部门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开会必“开宴”。有的甚至借机相互邀请,今天在我这里开会鸡鸭鱼肉样样有,明天在你那里山珍海味堆满桌。这不仅违背中央提出的勤俭节约的要求,而且也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声誉,损害了单位、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蔓延。
笔者以为,开会不必都要“开宴”,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节省开支,减少会费,不仅使长会可以短开,而且也使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倡导清新的会风,提高会议质量。因为开会不“开宴”,会议就会开得紧凑、实在,与会者就会心无旁骛地去听,而不至于“为了吃饭去开会,开起会来等饭吃”。
当然,开会是否需要“开宴”,还是要因“会”制宜,无需“开宴”的,就开“走”会;确需“开宴”的,应尽量节俭,可以吃个快餐,而大可不必大摆宴席,既浪费又影响不好。
眼下,又快到年底,各种考核会、评比会、总结会、表彰会将接踵而至。但愿各地各部门把会议开得节俭、再节俭些,不要逢会就“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