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则令我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有位老大爷在上海火车站排队买票回老家,而车站工作人员要求他上网购票,已经第六次来到火车站都买不着回家车票的老大爷急得跪下哭诉:“俺不会!”我办公室的一个姐姐家中有老人要去私人诊所看病,每次她都要提前一天调好闹钟提醒自己在放号的时间在手机上抢着挂号。连看病都要上网预约的情况下若是让老人家自己去现场排队指不定得排到什么时候,关键是很多时候去排队了也徒劳因为当天的号已经被预约完了。
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对部分老年人呈现出“不友好”的态度,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把他们远远地甩在了后边。出行打车随时随地叫“滴滴”;商场购物上专门的APP自助买单就连排队都省了;餐厅吃饭也要扫码点餐才能够优惠买单,而这些科技带了的便利在我人却无法享受,他们使用着各种“笨办法”,要花费更多心力去和年轻人抢资源却总是占下风。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照顾的他们却成了被忽略的群体。
我用很长一段时间教会我父亲在淘宝上购物,后来随着智能支付的普及我便耐心地教他如何扫码付款,直到现在五花八门的服务APP一股脑涌现了出来,出门要是想方便快捷你都离不开这些手机里的各种软件。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有个毛病:记性不好,他们老容易忘事。我好不容易教会他怎么使用这些软件,可隔一段时间不用他就给你把密码给忘记了。各种各样的登陆密码和支付密码他压根就记不住,隔三差五就跑来问我,有时候我一忙起来又来不及回复真挺不方便的。就比方说在手机银行里边转账,要输入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还有手机验证码,关键是每个银行APP的密码和操作步骤都不一样,我一不在身边父亲宁愿跑去ATM机操作也不想琢磨怎么用手机。
因工作需要我有时候要在大厅处理业务,遇到很多代替孩子来办事的父母,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遇到一个问题:填业务表格时因看不清字而无从下手。由此看来,智能手机APP上的小字对于老人们来说同样是个难题。他们会把使劲把眼睛往手机屏上凑,甚至会到处求助于旁人。
火车站、机场是否应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给他们开个“绿色通道”?每天专门留出一些可以线下购买的票。各大软件也可以增加老年人版块,在核实身份信息以后给予老人家特权。放大字体、简化流程,最好是每一步都有语音提示指引他们完成操作。但简化程序有时候带来的是更多风险与漏洞,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相应监管力度和完善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种APP也要提高自身安全性能以确保老人家财产安全。
我们都有平等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捷的权利,科技进步要兼顾到老年人,莫要将他们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