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临近,欠薪问题再度成为劳动者们最关心的热点,各地也都在开展专项检查、开通投诉举报电话、设立投诉窗口,对欠薪案件迅速受理、迅速处置,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拿到工资、顺利返乡。政府下大力帮农民工讨薪,表现了为民热忱和决心。
每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都渴望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返乡过年。而这一最简单合理的要求,往往却成了农民工的奢望,为了能回家过年,为了讨要自己的劳动报酬,走上了艰辛的讨薪之路。如果农民工每年都要有“薪酸”,相关方面也必须要通过年年突击的惯例来帮农民工讨薪,“农民工讨薪难”总是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似乎也表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治。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农民工讨薪难,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个让人心酸的社会现实。农民工干的大多是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时间长,报酬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凭借自己的双手挣辛苦钱,“劳动获得报酬”“欠债需要还钱”本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而应得的薪酬却要用“讨”才能获得,有时甚至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细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些用工企业诚信缺失,契约意识失守。其实,这些都不是“疑难杂症”,法律法规政策中都能找到解决之道。近年来各地在年终岁末集中整治所取得的成效,也充分说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是解决不了,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决心。
关注农民工的利益,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仅是对农民工人权的尊重,也是对法律的尊重。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用法律法规为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者加一道“紧箍咒”,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者的违法成本。只有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惩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法治化的新常态,才能维护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破“年年讨薪年年欠”困局,才能让农民工讨薪不再是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