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老师批评了孩子的毛病,家长东找原因西找原因,为孩子开脱;街坊邻里对孩子提出意见,家长又千借口万理由地替孩子表白;孩子的评语中有一句半句揭短的话,也非要找老师说个明白……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均应谓之“护短”。
“护短”的人,大都出自一种好心,有的怕别人说孩子短处,影响了孩子的名声,有的怕老师对孩子有坏印象,影响孩子进步。其实,这种“好心”是一种“偏心”,是爱孩子失度的表现。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人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批评,虽然难听,但只要正对待批评,将对孩子的进步大有好处。家长如果采取护短的态度,就会伤了提意见人的心,久而久之,人家也就缄口不言了。
俗语还说:“惯子如杀子”,给孩子护了短,势必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甚至造成了孩子“以短为长”的错觉,长此以往,岂不是小错酿成大错,小过酿成大过,最终害了孩子吗?
要不“护短”,当家长的首先要有点气度,或者要有点“肚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能够当面指出孩子缺点的人,只要不是故意找茬的,都应该持一种真诚感谢的态度,虚心求教,弄清原委,以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孩子,当家长的更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批评,有则坚决改正,无则勉励自己不犯类似错误。只要坚持这样做了,将会使孩子不断进步,家长也会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