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为“看病难”开“新药方”

2019-05-17 09:4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霞山)

    鼓励医生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或全科诊所,有让优质医师获得更多报酬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考虑,但从更宏观角度来看,这一决定是针对老百姓“看病难”而开出的“新药方”。

    近几年,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有关部门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开了不少“药方”,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如果到一些大医院去看看,不难发现“看病难”其实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前几年,很多城市都在探索推动“双向转诊”。双向转诊的关键词是“流动”——如果基层医疗机构认为患者需要到上一级医院去诊治,就可以把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而县级大医院可将经过手术之后病情平稳进入康复期的患者下转到基层医院。双向转诊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县镇乡等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让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通过“上转”把疑难重症转给大医院,通过“下转”把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转到基层医院,为大医院腾出更多床位。这种设计能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合适的服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城市发现,把患者“上转”容易,“下转”却是个难题,“大病”到了大医院,但“小病”却回不了基层医院,大医院扎堆看病的情况依然难以明显改善,老百姓仍感到“看病难”。

    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其中一个突出方面,是医生资源的不均衡。老百姓扎堆到大医院看“小病”,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看“名医”。看病难,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看“名医”难。

    而鼓励医生兼职开诊所,则大有针对上述“症状”开“新药方”的意味。试想一下,如果“名医”平时也能在别的地方坐诊,那么那些专门冲着这个医生去的病患就会被分流。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缓和了大医院扎堆看病的情况。当越来越多大医院的专家门诊、主任医师补充到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去,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名医级”的诊疗服务。而对于医生来说,兼职开诊所可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所以从长远来看,这次的“新药方”是一剂良药。

    但话又说回来,“新药方”虽好,但要“药到病除”,也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方面,是医生开诊所要面临不少的困难,有前期投入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有自身精力不足等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开了诊所之后,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医保报销问题、药品流通问题、水电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新药方”开好了,至于能不能见效,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