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葫芦娃之父”走了 国产动画路在何方

2019-05-18 10:5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周子琪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动画片《葫芦兄弟》的主题曲,相信一定在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5月13日,这部动画片的导演胡进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今天和大家聊聊“葫芦娃之父”和国产动画。

    胡进庆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参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后来又发明了“拉毛”等剪纸工艺,成功摄制出水墨风格的剪纸片。他创造的画面场景丰富多样、形象深入人心,《葫芦兄弟》、《金色的海螺》、《鹬蚌相争》等作品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葫芦兄弟》1秒24格的画面,每一帧都是纯手工制作,背景层次反复斟酌,动作设计谨小慎微,稍有差池就要重新来过。这部13集、130分钟的剪纸系列动画,整整耗费了两年的拍摄时间,几千个场景、近万个动作,映照着一代动画人不舍昼夜、孜孜不倦的身影。

    经典之作总是历久弥新,在背后支撑的,是动画大师的匠心与持守。

    时下的国产动画,已经可以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呈现出手工绘制无法达到的动画效果。技术革新带来了生产数量的突飞猛进,2011年中国动画产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相比数量的提升,质量的提升却略显滞后。近年虽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作品火爆一时,但短期的追捧并未孕育出炙手可热的IP,其影响力也未曾超越50多年前《大闹天宫》的辉煌。与此同时,“低龄”动画、“快餐”动画在市场上屡屡出现,一些制作人一心求变现、求速度、求声名,殊不知粗制滥造的“速成品”早已伤害了自己的口碑和中国动画的形象。我们期待一个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的中国动画生态,首先便是呼唤前辈动画人的匠心,呼唤那种对创作负责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动画片已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民族文化、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葫芦兄弟》应运而生。充分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理。现如今,模仿日系动漫、欧美画风的动画并不鲜见,有的从风格上甚至难辨彼此。要让国产动画火起来,不能忘记初心,深耕本土文化,用中国话讲中国事,以中国哲学审视中国社会,让各年龄段观众产生共鸣。有特点,作品才有卖点;有深度,传播才能有热度。

    半个世纪前,水墨剪纸动画的成功,承载着那一代动画人的文化自信。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动画的形式在变、动画的技术在变,但做好中国动画的自信理当更加坚定。从上游创作到下游销售,从平台宣传到衍生品开发,如果动画产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用心做产品,“中国风”的动画,或将迎来自己的又一个春天。

    这正是:一代大师陨落,动画传留世间。呼唤中国风格,匠心方显不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