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一元正在给救回来的白鹭幼鸟喂食。
2007年,安铺镇居民梁一元为了保护候鸟,租下了60亩地,打造成“桃花岛”候鸟保护区。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候鸟变成了留鸟,在九洲江畔繁衍生息。今年以来,梁一元共计救助幼鸟24只,其中已成功放飞19只。“候鸟医生”梁一元不仅是护鸟人,更是育鸟人。
现场:“育鸟人”梁一元给幼鸟喂食
昨日下午,记者在安铺镇采访时,听当地群众说起“候鸟医生”梁一元今年已经陆续救治了二十余只幼鸟,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闻讯后,记者一行来到河插村旧村场,即梁一元从2007年起就承包打造,专门用于保护候鸟的“桃花岛”。
因为长期在外巡逻,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记者眼前的梁一元皮肤特别黝黑。听闻我们是来看望幼鸟的,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大笼子前,掀开了盖在笼子上的帆布。笼中的五只幼鸟一见到梁一元,马上伸长脖子,张开嘴巴,冲他叽叽喳喳地叫,像见到了老朋友一般。这时已是黄昏,梁一元笑呵呵地说:“这些小家伙一定是肚子饿了。”说罢,就赶紧忙着准备给鸟儿的晚餐。
记者观察到,这五只在笼子里的幼鸟有着又长又尖的鸟喙,身上的毛还没有长齐,羽毛雪白,鸟爪黑灰,还没有长毛的皮肤是粉红色的。“开饭咯!”梁一元拿来了一个大碗,里面装满了小鱼和鱼块。幼鸟们见梁一元回来了,闻到了鱼肉的香味,全都挤到笼子边,张大嘴巴,这嗷嗷待哺的样子把大家都逗乐了。
梁一元打开了笼子的门,用筷子夹起鱼肉喂给幼鸟吃。鸟儿们一看可以开饭了,互相推搡着,争先恐后地抢肉吃,个子大点的还把瘦弱一些的给推到一边,自己先吃个饱。梁一元怕小个子鸟吃不到肉,等大个子鸟吃饱了以后,把小个子拿到笼外,专门给它“开小灶”。梁一元把它放在树上,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夹起小鱼给鸟吃,那慈祥的眼神,就像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一般。记者了解到,幼鸟们吃的鱼都是梁一元从九洲江里钓起来的,小指头大小的鱼可以直接喂给鸟吃,如果是大一点的鱼就要切成小块再喂,“每天喂三次鱼,每次一大碗,食量可不小呢!”梁一元边擦汗边说。

梁一元救回数只白鹭幼鸟,廉江安铺“桃花岛”上鹭鸟成群。
救助:雨后巡逻途中捡回受伤幼鸟
等到幼鸟吃饱了,梁一元轻轻地把它们放进笼子里,盖上帆布,“今天有陌生人来,鸟有点受惊了,所以要盖上布遮一遮。”给幼鸟喂食完毕,梁一元终于可以坐下来歇一歇喝口茶,和我们说起今年救助幼鸟的经过。
4月下旬安铺镇大雨不断,梁一元有一个习惯,每当雨停,他就会到“桃花岛”的候鸟保护区巡逻,看看有没有受伤的鸟需要救治,没想到在那一天,他竟看到了两个掉落到地面的鸟巢,两个巢里共有五只幼鸟。梁一元回忆,这几只幼鸟被发现时身上还没有长羽毛,有一只的眼睛都还没睁开,它们掉落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它们身上没有羽毛,又泡在水里,很容易冻死。”梁一元马上把这些幼鸟带回住处,找来了笼子和旧衣服,给幼鸟做了一个温暖的窝,“那天晚上我没有合过眼,隔十几分钟就去看看,生怕小鸟发生意外。”
第二天一早,梁一元就到九洲江边钓鱼,仔细地把鱼肉剔下来,再剁成肉糜喂给小鸟吃。他还用旧蚊帐蒙住鸟笼,避免蚊虫叮咬幼鸟,温度较低时,还用保温灯给幼鸟保暖。在梁一元的细心照料下,幼鸟长得很快,白白的羽毛长出来了,个头也大了不少,他预计,再等两个多月,就可以放飞了。
坚守:十余年爱鸟情结矢志不渝
这不是梁一元第一次养育幼鸟了。从今年初开始,他已经陆续救治了共计24只幼鸟。除了目前正在救治的5只,其余19只全部放飞成功。这件事在当地成为美谈,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梁一元从2007年开始,就承包了安铺镇河插村旧村场的60亩地,用于打造候鸟保护区,“我原本的设想是,每年秋冬季节候鸟到九洲江来越冬,我可以给它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等到春天来了它们就飞回北方。但是这几年,随着安铺镇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打鸟、吃鸟的现象少了,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定居在九洲江边,从‘流动人口’变为‘常住人口’,还在这里‘生儿育女’。”梁一元说,这两三年,他观察到不少候鸟在保护区里生下了鸟蛋,并孵化成功,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
越来越多的候鸟留在九洲江边繁衍生息,也给梁一元的护鸟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现在,除了日常的巡逻工作,梁一元会在每次狂风暴雨过后加强巡逻,仔细检查是否有鸟巢掉落到地上,如果发现有受伤幼鸟,就带回去救治。
采访结束后,梁一元带记者一行来到了“桃花岛”鸟类保护区,入口处写着“伤鸟即伤我”的警示牌深深触动了我们,十余年爱鸟、护鸟、育鸟,梁一元把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一样来呵护。保护区内,林木森森,鸟声不绝于耳,清脆婉转,悦耳动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