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其好处就在于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就说一条街的卫生整治问题,这看起来算不上多大的事,但对周边群众来说则也不是小事。“小区附近的早餐档占道经营怎么办”“一些商家随意在路边大树旁倾倒垃圾为什么一直治不好”“垃圾桶都烂了,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其实就是丢到路边”……这些问题,是笔者所住小区业主群上真实出现过的讨论焦点。如果有关部门能到老百姓那里听一听这些问题的看法,许多好事就能办得更好更顺利;相反,老百姓有一肚子的投诉和质疑,打了有关热线,结果整治效果“做了等于没做”,那么难免会抱怨四起。而因为情绪不畅,一件原本很好解决的小事,也可能变得棘手;甚至事情办好了,百姓还未必认可。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正是因为沟通机制的缺失。要更好地推动创文工作,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创文中来,这也是我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但在一些人看来,这只是“宣传”的事,平时多到街上派宣传单、多搞创文主题活动就可以了。而实际上,更广泛的“宣传”,在于各地各部门在创文中的作为,在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其实,问计于民的过程,也是问需于民的过程。到老百姓中问创文的“金点子”,其实也能问出老百姓心中的困惑和担忧。因为不少人都是在某些问题上深受困扰,所以才会有针对性地不断思考,对于这些问题的考虑自然也更深入、更全面。早两个月,笔者曾4次到有关部门反映一间奶茶店在路边树头乱倾倒“黑珍珠”的问题。但前3次的“回应”,都只是让环卫工人去清理“珍珠”了事,结果这边刚清理干净,奶茶店转头又倾倒垃圾。直到第4次,估计是有关部门直奔“源头”去了,对奶茶店负责人进行了教育,这种乱倒垃圾的不文明现象才没有再发生。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街道办又或者有关部门能真正和周边居民好好坐下来谈一谈,就能很清楚这些小小粒的“黑珍珠”,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多大困扰,也能通过谈一谈、问一问,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