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找到‘学前班’了吗?”5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闷热。杨依依站在霞山区某公办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的时候,接到女儿同学家长抛来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似一个闷雷,在杨依依脑海炸开。
她们讨论的“学前班”,其实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办的幼小衔接课程。课程会提前教授拼音、写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本内容,也就是教育部门坚决要禁止的“小学化”。
廉江市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做户外活动。
纠结:要不要读“学前班”
“现在就要找了吗?” 杨依依的女儿5岁,下个学期才读大班。在她看来,女儿不过是个刚刚学会自己穿衣服的小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着,怎么就要考虑起上小学的事了?
然而,现实却令杨依依很愕然:“我在女儿班上的家长微信群里问,没想到大半家长都开始考虑了,不过很多人都在犹豫。”
今年5月中旬,廉江市第一幼儿园设计了一份《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让大班级200多位幼儿的家长作答。从初步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能否跟上学习节奏”表示担心。有家长写道:“担心因为少读一年‘大大班’,好多知识到一年级接不上。”更有家长表示,“计划暑假送私人幼儿园学点文字及计算”。不读“学前班”就会“落后”,始终是家长的一个心结。
由于公办幼儿园不设学前班,而且不进行“小学化”教学,如果要提前学小学的知识,就意味着大班结束后,要报读学前培训机构,这让杨依依很是纠结。从孩子的健康、饮食和安全考虑,现在读的幼儿园肯定比办“学前班”的那些机构好得多。正规的幼儿园无论是师资、环境方面都有保证,孩子在幼儿园不仅玩得开心还很安全。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学前班”几乎都是没有户外活动场地,但“只要家长有要求,培训机构的老师能给孩子上到三年级或更高年级的课程,回家还要完成作业”。
家长李浩在微信群上的发言让杨依依和很多家长十分赞同——“我也不想逼孩子提前学小学的东西,但我怕他会输在起跑线上。”
廉江市第十九小学王碧清老师在上课。
愕然:“三年级效应”频现
在回答“该不该报‘学前班’”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位家长的烦心事。
陈欣妍在某事业单位上班,近日一位同事向她吐槽读三年级的儿子:“一二年级都是考全班前5,这次期中考试却跌到20几名,都不知道怎么学的。”
“小孩子一时失手嘛,下次再努力。”陈欣妍安慰道。
同事摇摇头:“早就听说三年级是道‘坎’,感觉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原来,陈欣妍的同事在小孩上小学之前,不惜高价让他读了一年的“学前班”。岂料到了三年级,“抢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年级的这道“坎”,真的存在吗?
“确实会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很好,但到了三年级就断崖式下滑。”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李冬梅介绍,不少家长对此都感到非常困惑,明明都是同一批老师教,怎么到了三年级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种现象叫做‘三年级效应’。”廉江市某幼儿园园长谭丕珍说,有教育专家专门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三年级效应”只是“果”,真正的“因”,其实早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种下了。
“一些孩子由于提前学了小学的知识,等上了小学一二年级后,觉得老师的课程内容太简单,认为‘读小学也就那么一回事’,于是上课不认真听课、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三年级吃完了‘老本’,成绩自然就滑坡。”廉江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梁春华分析道。
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孙智敏老师在引导小朋友们玩游戏。
劝告:教育是一场“长跑”
孙智敏是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大四班老师,她对家长想让孩子“抢跑”的想法表示担忧:“因为我们幼儿园不教识字不教算术,有个小孩的家长很着急,大班第二学期就让孩子转学去读‘学前班’。家长后来反映,孩子只去了3天就不敢再送他去了。”
为什么?据家长反映,那个所谓的“幼儿园”其实就是一家培训机构,那家培训机构不仅要求孩子像在小学一样上课,而且每晚都布置了很多写字、算术作业。直到第三天,孩子回家之后不想吃饭,感到很累,只想睡觉,而且还不想去上课。“后来家长回来找我们,想把孩子送回幼儿园读。园长说,‘为了孩子,让他回来’。”这个孩子算幸运的了,家长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园里也还有学位,孙智敏说,“如果没有学位,那就没办法转回来了。”
“教育就像一场跑步,而‘小学化’就好比抢跑,有些家长以为抢先几步,就能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是一场长跑。反而让孩子们错过了练‘童子功’的机会。”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洪华清口中的“童子功”,其实是培养学习品质的功夫。在她看来,幼儿园虽然没有教拼音,没有教写字,没有教算术,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精心的策划和科学引导的过程中,早就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优秀的学习品质。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只要做好预习、认真听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比那些学过的孩子差。我们完全可以向40分钟要质量。”廉江市第十九小学一年级老师王碧清的一番话,或许就是“答案”。
(文中家长名字均为化名——记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