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里,一次性用品纯属“鸡肋”——留着,不好用;丢了,也可惜。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布,决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旅游住宿业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一次性日用品。违者将依法处罚,市民游客也可以举报。一次性用品这个“鸡肋”,早就该“弃”了。
之所以说酒店里那些一次性用品是“鸡肋”,根源可能还是在于它们“免费主动提供”的属性。私底下酒店有没有把这些一次性用品的采购费用算进房费,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由于被标榜成“免费提供”的,所以这些一次性用品往往不好用。例如牙刷,刷毛往往都是很硬的,刷着很不舒服。因此,很多人往往是抱着“随便弄弄”“将就用用”的心态去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例如牙膏,应该没有谁是把它完全挤光来用的。还有一部分人,想着“不用白不用”,对于梳子那些一次性用品,也是干脆打开来“玩玩”。
殊不知,这种随便打开、用了就扔的一次性用品,却成了浪费、污染的“大户”。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有酒店44万家,每年接待旅客近50亿人次,70%以上的香皂在仅使用过一次之后就会被丢弃。按重量计算,每家酒店每天约有5斤一次性香皂被丢弃,44万家酒店每年丢弃的香皂就超过40万吨。按照每吨香皂两万块钱来算,就是80亿的花销。没想到吧,看似不经意的“小浪费”,累积起来既成了如此瞩目惊心的数字。更令人担忧的是,牙刷、梳子、洗发水、沐浴液等一次性用品,使用起来是“一次性”的,但在环境中自然降解却是“长久性”的,有的甚至不可降解。
由此来看,上海作出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决定,是非常合理且有前瞻性的。但是要真正落地,或许并不容易。要推动《条例》落地,而又不至于慢待了客人,可能酒店要想些办法。例如,《条例》实施前,就可以用鼓励的方式,如果住客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入住时报备就可以获得减免房费的优惠,这样有个慢慢的适应期,可能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当然,要酒店主动提供优惠来引导旅客扭转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习惯,可能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指导和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