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夫妇回湖南老家休假,返程时住进一县城酒店,这里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唯独少了一双拖鞋,向服务员通报未果,她说酒店从来没配过拖鞋之类。没办法只得上街买了一双,夫妇俩轮换着用。就这么一件小事,弄得很不开心,笔者感觉到这家酒店服务总是有些欠缺,有点不到位。
而今,这种不到位,不方便竟延伸到了大上海,从7月1日开始,上海市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也就是说,从此入住上海酒店,牙刷沐浴液洗发水等均得旅客自己备便。这么多年来,旅客外出总是拎包入住酒店,习惯成自然,而且在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情况下付了房款,按理就应该享受全方位热情周到的服务,提供一次性用品也是最起码的要求。酒店的牙刷、梳子、浴擦之类大都是特制的,不存在浪费之说。至于环保方面,无非服务员多道工序,把用过的东西回收打包,统一拉到垃圾处理场焚烧掉。
任何人出差在外都图个方便利索,希望享受细致入微的服务。洗漱间的配套服务都要跟上,摆上一次性日用品,旅客有一种享受服务,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这也没有,那也不见,全靠自己捎带或上街买,难免发牢骚。就说拖鞋吧,如果外出旅行前你还得在家洗干净,用塑料袋装上,而且放在哪都不合适,实在是个累赘。而没有拖鞋在酒店进出洗漱间只能光着脚了,不雅不便还难受。
现在提倡办任何事都要考虑群众满不满意。如今住进酒店连最起码的日用生活用品都保证不了,服务质量明显下降,入住的旅客麻烦多多,难免有抵触情绪。
依笔者之见,在实行一项新规定时,一定要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考虑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考虑客人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取消一次性日用品也不妨两条腿走路,如果旅客需要并提出要求,希望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酒店必须满足旅客需求。另外,对自带日用品住店者,酒店应予以经济上的补偿,人家没有享受这类服务,钱照收、帐照算,于情于理都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