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梁女士很苦恼:我的宝宝最近很喜欢“打人”。他平时“打”爷爷奶奶,“打”爸爸妈妈,我们教育他,老人家会护着他,说小孩子不懂事,是在开玩笑。几天前,邻居带小孩来家里做客,邻居的小孩也给他“打”了。我和宝宝的爸爸相当尴尬,邻居走后,就狠狠地揍他一顿。我的宝宝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暴力”?
担忧 小宝宝会有暴力倾向吗?
梁女士的儿子今年不到3岁,最近特别喜欢“打人”。“当时,我抱着他,跟他嬉戏,突然他的小手打在了我的脸上,接着连续地拍打,还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我当时一愣,第一反应是不得了了,孩子怎么学会打人了。那个时间段的孩子,正处在大动作发育阶段,我能感受到他的手部已经很有力量。我一开始是不怎么高兴的,我跟老公说这孩子会不会有暴力倾向?老公说不是,说你看儿子这么开心,肯定不是的。”
而最近这几天,梁女士的儿子“打人”频率有所增加,几乎家里大人谁抱他,都被他“打”过。“我们家里几个大人虽然对儿子‘打人’有点看法,但没想太多,直到他‘打’了邻居的孩子,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孩,我和老公很生气,邻居也有怨言。”
梁女士跟记者表示,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你说,我的宝宝会有暴力倾向吗?”
专家 其实这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林志雄表示,很多家长遇到宝宝“打人”的情形,看到这种被认为没有教养的行为,顿时火气就要上来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打人了呢?到底要不要来个以暴制暴,把这种行为遏制在摇篮里。但是,通过大声训斥或者拍打下宝宝的小手,就能如愿以偿地阻止宝宝的这种行为了吗?结果孩子并不买账,反而会变本加厉,因为,你一开始应对的方式就错了!
林志雄认为,打人在成人的眼里,是对人攻击的暴力行为,而对于很小的宝宝来说,可能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宝宝跟家里人亲昵的时候,宝宝表示对家人的喜欢,去触碰亲人的脸,但是孩子的手部动作控制还没完全发育好,力道也没有全部掌握。让人感受到被孩子“打”的感觉。其实,这是孩子的表达方式,只是还没有学会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而且,这样的行为,并不能预测孩子未来,就一定会有暴力倾向,会欺负别的小朋友。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打”人,在很小的年龄阶段,是正常的行为,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想打倒对方的暴力行为。
宝宝“打人”,重在引导。其实,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偶然“打人”,或者为了玩具“拳脚相加”,是很正常的现象。发生这样的事情,家长要做好正确的示范,首先应该先向宝宝表示,他的行为伤害到了其他的小朋友,然后带着宝宝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表示关心。
多关注宝宝,建立安全感。如果孩子被冷落,他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刷存在感,甚至表现出“打人”这种方式来求关注。孩子天生就有被关注的需求,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多关注宝宝,满足他的这种需求,而不能等到他为了引起注意,采取“打人”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