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员工为主的变电站里,吴翔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7岁时,她跟父亲到农场读书,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电灯。爸爸拉下灯绳,电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房间,“太神奇了”,年少的吴翔忍不住叫出声来。

在男性员工为主的变电站里,吴翔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
吴翔从小时就羡慕做电力工人的父亲,她梦想像父亲一样守护万家灯火。22年来,她为梦想而努力,从电工新手成长为湛江供电局变电管理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站副站长,获得过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在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作为一个二孩妈妈,她扎根农村致力基层电网建设,在见证改革开放农村电网建设的喜人变化的同时,更用汗水与付出,书写下一段浓浓的“电网情深”。
职场“菜鸟”初见放电受惊吓
22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发生在昨天。
1997年,当时还不到20岁的吴翔,谢绝了父母的陪伴,独自一人拎着大大的行李袋和塑料水桶,转了两趟车,带着好奇和期待,走进了熟悉而陌生的变电站。
“当时心里真的是豪情万丈,但看到有点破旧的办公场所,心理落差还蛮大的”,吴翔坦言,当年没有手机,站里也没有电视,工作内容与生活环境都比较单调枯燥。记忆最深刻的是刚进站不久,“那天下过雨后,当时站里灯坏了,瓷瓶放电,雨水冲刷污垢掉落后像灯笼一样,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放电,差点没被吓死……”
每个人都有当职场“菜鸟”的经历,吴翔也不例外。治疗“胆小”,时间和锻炼就是最好的药。渐渐地,吴翔的胆子大起来了,因为工作出色还当上了班长,她经常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夜巡,检查设备。
“小时候,我一直都是个比较柔弱、胆小、内向的人,通过变电站工作的锻炼,性格逐渐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变得坚强且有主见了。如果不去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强大。”在吴翔看来,在南方电网工作的这22年里,自己个人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人生道路提升中,从“菜鸟”成长为专业能手,并非易事。在吴翔看来,从“不会”到“会”,再到“熟”,进而提升到“精”、“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从新手到老师傅,从技术员到管理者,吴翔现在开始传帮带新人。她建议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要有“工匠精神”。工作中应该不懂就问,平时要多想、多问、多学、多练,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才能熟能生巧。
坚守岗位台风天化解险情
22年来的春夏秋冬,雷州变电站的小路上一直有着吴翔的身影,她穿梭在线路间隔中,一次次检查着设备的状态和参数。小身板,大力量,在吴翔身上,释放出的是一股十分坚定的力量。
吴翔回忆,近年来在湛江沿海登陆的超强台风不少于4次。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徐闻县龙塘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徐闻电网几乎全部中断,与它相邻的雷州市电网也受损严重。
当时,她一个人负责雷州110千伏海临站,三四天时间一直驻守在站内,配合线路检修人员进行停电操作。由于雨势太大,雨水从穿墙套管与墙壁之间的缝隙流进了高压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短路爆炸的危险,她硬着头皮穿上绝缘靴戴上绝缘手套,用了十几条旧衣服,才把高压室地板上的水吸掉,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奋斗路上,是默默的坚持与付出。2016年6月,35千伏调风变电站设备改造后投运,他们雷高站要配合工作。操作断断续续进行一天,直到凌晨1点。当时天气不好,下着小雨,她又怀孕7个月,穿着绝缘靴和安全帽,到现场监护,“人手不足,挺着大肚子也必须咬牙坚持。”
吴翔平静地说,其实她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成绩,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什么事情都认真去对待。
驰骋于家庭和工作的双轨
在工作上,吴翔是变电站副站长,在生活中,她是一位幸福的二孩妈妈,大儿子已上初中,小儿子不足三岁。每当提起家人和孩子,吴翔的语气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同时却又充满了丝丝歉疚。
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还是很有限。以前,每次看到她穿好工作服,小孩就意识到她是要离开他出门了,会马上跑上来抱着她的大腿不让离开。后来,吴翔每次离家上班,总是悄悄地离开。
电网工作的特殊性,使吴翔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如自然灾害来袭、重大活动、节假日时就更需要坚守在岗位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重要时刻或许会错过。但是每次回家抱住孩子就会觉得心里很满足,一切付出也很值得。”吴翔说。
对吴翔工作的特殊性,吴翔的家人都给予全力支持,更会为她而骄傲。“家人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正因为他们,我才能放心安心地去工作。”
关注幼儿托育鼓励女性生二孩
当前,女职工产假后婴幼儿的抚育陪护是一大难题,吴翔为此还专门去幼儿园及一些托管机构做过调研,发现很多地方没有专业托育机构场所导致问题日益突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普惠性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婴幼儿托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科学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和监督制度、建立多样化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形式,解决众多家庭育婴过程的实际困难。
对于仍有顾虑不知是否要生二孩的女性,吴翔认为调整好身心状态很重要。作为“过来人”,在她看来,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子的话,多少会让孩子成长后出现比较自我、自大的情况,如果是两个孩子一起成长,大孩子会变得有责任心也会开始关注关心身边的人。同时,两个孩子也会增强整个家庭的快乐氛围。
二孩政策放开后,婴幼儿托育的配套,成了准爸爸准妈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的教育也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也能看到政府也一直在慢慢完善相关的政策。”在吴翔看来,国家对儿童健康发展、儿童教育以及未来劳动力素质都有连贯的考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扶持政策出台,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见证农村电网建设喜人变化
吴翔一直都在说,相信明天会更好。她说,过去觉得不可能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实现了。
“从没有电的生活到有电的生活,再到成为电力工作者,感觉过去觉得不可能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实现了。”吴翔的思绪不禁回到小时候,“那时候村里没有电,晚上要点煤油灯,实在太暗了,当时住的也是茅草屋,墙是泥墙,影子会投墙上,所以小时候特别怕黑。那时候我喜欢挑灯芯,那样会让灯亮一些,但同时也会比较费油,还会因此被节俭的妈妈拍打小手……后来用上电就方便很多了!”
吴翔说,读初中时,由于当时电网建设落后,学校经常会“限电”,每个人抽屉里都备着蜡烛,蜡烛融化后滴到地面,久而久之整个地面像打磨过一样,地面很滑,一推桌子就会滑走。“现在,已经不会出现限电的情况了,我们可以实现多方向供电,在保障用户用电这方面,我们做得越来越好。故障停电时间一年比一年缩短,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现在的小朋友,很多都不知道停电是什么回事,很多小朋友都没见过我们那个年代的白蜡烛,只见过生日蜡烛。现在很多人关于停电的记忆,都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了”,吴翔笑着说。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身为电网员工其中一员,吴翔深刻感受到工作及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电力行业电力设备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从原来的常规设备到现在的集成电路及智能电网,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能力和实力越来越强,基础设施发展愈来愈好,电力行业发展也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科技创新成果也特别显著。”
吴翔说,电网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坚强,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无一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力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也在继续努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身为电网人,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