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悄悄资助困难学生,校方默默地为493名困难学生充饭卡,不需学生申请,也不公示名单。笔者感到这种做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困难学生得到学校救济,这是一件大好事,是学校为学生办实事、献爱心的体现,是这个社会充满温馨和谐的见证。这种事其实没必要用保密的形式去落实。南京理工大学近500名被补助的学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是很难长时间保密的。还不如大大方方张榜公布,让每一名师生都清楚,学校为学生办了济困助学的好事,救助款的走向明明白白。在公开透明的运作下,或许贫困学生将会得到老师同学更多关爱帮助,爱的暖流会通过公示榜在校园迸发彰显。对大家都是教育激励。
南京理工大学暗中资助困难学生的理由是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这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但这里有个如何看待学生自尊心的问题。困难学生经济紧张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希望得到救济,也希望能够保密。学校在保护困难学生颜面的同时实际上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学校救助保密短时间可以,日复一日周围同学总会发现和感觉到救助的存在,一旦暴露反而弄巧成拙。学生们都会因此对学校产生误解和偏见。至少对贫困标准制定和把握不透明,不坦诚,都是在暗箱中操作,难免有失公平公正。再则,说到底贫困学生对自身要有个正确认识,穷不坠其志,穷则更思变。不要去和周围同学比吃比穿比玩,而要比学习、比节俭、比励志。对困难学生救济张榜公布,可能会伤了部分学生自尊心,但会激发更多困难学生的自强自立。在众目睽睽下,不能毫无愧色地享受这些救助,而应把救助转化为一种学习动力,用拼搏努力改变面貌,用奋斗去改变人生。
学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固然重要,但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更为重要。教育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应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落脚点。几百元钱补助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放颇有学问,用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便会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