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大学生“三下乡”点亮乡村振兴梦

2019-07-18 09:0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白夜

7月14日,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筑梦”社会实践队到雷州客路镇本立小学,开展为期12天的“三下乡”义教活动,向留守孩子们传授数学、艺术、传统文化和进行爱国教育。(7月16日《湛江日报》)

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纷纷拉开帷幕,大学生们将走进乡村的山山水水、寻常巷陌,用自身所学知识服务基层乡村,服务当地群众,激荡青春理想,书写一个个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不仅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提高素质,更是把文明新风和先进观念带到乡村,将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基层,推动了基层乡村发展。对于双方而言,这都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在“三下乡”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一方的主要角色在于“送”,基层群众一方的主要角色在于“用”,如何更好去“送”,让另一方得以有效地“用”,则需要将“送”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在“送”字上下足功夫。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做好前期的准备调研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供群众之所需,把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实践活动的立足点,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的志愿服务。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及时解决好“三下乡”实践队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擦亮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的公益活动品牌,充当好院校与乡村有效沟通的桥梁,助力建立“三下乡”常态化机制,让“三下乡”活动实现常下乡、常在乡。

“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通常依据各院校大学生们的专业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报道中所述的义教活动就是常见的形式之一,通过义教活动,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三下乡”活动还可以组建理论宣讲团队,通过走村入户的接地气面对面交流,结合问卷访谈、视频展播等展示手法,进行政策宣传、法治教育、榜样传播等宣讲活动;也可以开展普法宣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治在三大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服务与保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农村经济社会也得到了新发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应依据新要求,善用新载体、新手法,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为点亮留守儿童的读书梦、基层群众的致富梦、美丽乡村的振兴梦贡献更多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徐闻迈陈镇:在北纬20°打造“早熟荔枝”特色小镇
  • “湛江北站”站牌安装完成
  • 雷州百岁老寿星心灵手巧勤养家
  • 湛江市博雅学校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规划指导会成功举办
  • 全国高校2025广东招生现场公益咨询会(湛江专场)活动举行
  • 湛江荔枝出口订单爆发式增长  七成进入“一带一路”果篮子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