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在相识相知中传承保护非遗

2019-07-22 16:02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坚锋

近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市新增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7月18日《湛江晚报》)

非遗是历史的珍藏,也是城市的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精粹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要么被遗忘而束之高阁,要么被忽视而进入“博物馆式”保存,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没有保护、缺乏传承的非遗,最终逃不了销声匿迹的命运。其实,非遗离我们并非想象的那么遥远,它既积淀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岁月印痕,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尽管有些非遗很“土”,但即便是今天看来,却仍然具有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更给人一种乡土的亲切感、自豪感。

让非遗“活”起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敬重。对政府来讲,尤应重视文化发展的规律,通过整合资源,并加快建立非遗公共平台,让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特别是在城市拆迁建设过程中,更应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延续。

从眼下来看,既可通过实物或图片展览,也应广泛开展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还要利用微信、微电影等手段,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非遗、走近非遗、传承非遗。同时,应发挥市场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让这块“活化石”在述说地方灿烂文化的同时,更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非遗的创造、发展和传承,除了政府“搭台”之外,更需要百姓“唱戏”。我们每一代人都有分享文化遗产的权利,也有承担遗产保护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主人翁意识,有敬畏之心、关爱之情、保护之行,尤其是对濒临消失的非遗更要倾注全力,在相识相知中传承,在活态传承中保护,让非遗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时代,展现地方文化多元一体的无穷魅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