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9-07-26 10:4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梁海飞

    享受“家”的感觉

    关月(霞山)

    看到德国人这么热衷做自家的模范工匠,着实有点惊讶。相比起来,才发现自己的那点做家务的能力,应该只能算是“入门级”的。后来想想,朋友之中能像德国人那样把自己家里大件小件一手一脚捣鼓出来的也不多,这大概跟不同的教育理念有关。

    能把自己家像模像样地装修起来,这并非是德国人天赋异禀,更多应该还是靠着后天的培养。我想,德国人应该很注重从小就给孩子们上“劳动课”,假如没有专门开设这门课程,那也应该很注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我们小时候,劳动课充其量也就是“手工课”,上课的时候拿着小纸片来剪裁折叠。而且关键是,这些“手工课”仅存在于小学,而且有时还会被变成主科教学或者自习课。过去我们总以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殊不知长大了才发现动手能力差了别人一大截。所以现在教育部重新强调上好劳动课的重要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德国人为何热衷做自家的模范工匠,我想大概是因为在自家捣鼓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家”的温馨感觉。女儿还没出生之前,我上网买了一张小的摇摇床,这应该算得上我组装过的最复杂的一件家具了。几十个零件和木架子要对照着图纸逐一拼装起来,这对于德国人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但那时我觉得还真是挺有挑战的。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装好,当时看着小床,感觉“父亲力”满满,就像是自己一手一脚把“家”造了出来。大概是从那之后开启了一项新技能,家里很多东西我都喜欢网购回来组装。而随着女儿渐大,我组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样化。给女儿放衣服的小衣柜、书桌上的小柜子、孩子骑的自行车、家里的鞋架子……一件件“手工”所承载的,都是满满的“家”的感觉。

    而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自己做手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上个学期,女儿在读的幼儿园要求围绕“爱家乡、爱祖国”的主题做亲子手工作业,这时候说白了就是考验家长做手工能力的时候了。当时和老婆特意上网翻看了很多小手工的视频,后来决定买来卡纸,粘在纸箱上做成了一个“狮子头”。女儿也有在旁帮手,负责把卡纸剪成狮子的一根根胡须。这种亲子手工虽然挺浪费时间的,但感觉起码可以培养起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兴趣,这应该还是很值得的。

    打造幸福梦想之家

    梁嘉雯(赤坎)

    年前家中大装修,父亲是旧屋改造的主设计,我也没闲着,全程作为副手参与其中,着实体验了一把自己动手打造梦想之家的乐趣。

    全屋改造最困难也是耗时最长的莫过于重铺地板,父亲要用电钻将旧地板砖一点点钻碎撬起来,我和母亲就把那些废弃碎砖石铲出去清理掉。铺新地砖最关键的就是底下的水泥浆,水泥沙调和得太稠或者太稀都会影响地砖铺上去的效果,因而每次父亲都会在院子里空地上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和沙子混合之后加水,我则负责用铁铲不断翻转和搅拌,直到父亲检查过达到标准了我就用小桶分装运送进屋里。新的地板砖是边长60公分的方形,我和父亲小心翼翼地抬着地砖压在铺好的水泥浆上,将水平尺放置于地砖之上不断地两边调整平衡。因为我和父亲都是非专业人员没有经验,初初铺一块砖要耗掉我们两三小时。手磨破皮了膝盖也因为时常跪地磕得青紫,但我们还是坚持要自己干,每成功铺好一块瓷砖我心里的骄傲和幸福感都会蹭蹭上涨。到后来我已经能够独自熟练操作瓷砖切割机将瓷砖分割成墙角线的规格。

    将全屋的铁水管换成塑料管也是个不小的工程。旧水管连接处多半都因长年累月的铁锈锈蚀很难扭动,我和父亲只得各自拿着大扳手合力将锈迹斑斑的铁水管一节节拧下来。换装塑料管时我学会了要在接驳水管和弯头时涂上胶水;安装水龙头之前要在螺纹口缠上防渗漏胶带;新买的洗手盘各个零部件之间要挤上玻璃胶固定……装修过程中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让我从一个啥都不会的“生活白痴”慢慢变成了个多项技能加身的“小工匠”。前几天母亲让帮着换水龙头时我自个儿拿起扳手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特自豪。

    头戴报纸帽举着滚筒刷墙还一边唱着:“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学会了自己用无痕钉和水平尺安装好一整片照片墙;在父亲的协助下用气钉枪和木板做了一个置物架;让父亲指导我用螺丝刀安装好大书柜门的五金件……这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全都成了我很宝贵的财富和回忆,看着屋子一点点变成我们心目中美好的样子,就会想起家中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我们一家人的努力和爱。每天回到家的心情都会变得超级赞,那些我们亲自改造出来的小幸运仿佛都在告诉我“你很棒呀!”

    动脑思考 动手实践

    林翠珍(赤坎)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也要用到实践中才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教学生十次,不如让学生动手一次。记得以前上小学时,有一位老师经常教我们如何节约资源、如何废物利用,老师不止教我们方法,还利用劳动课或课外活动,让我们自己动手。比如,易拉罐可做成笔筒,旧本子剩下的空白页可以重新装订成练习本,一次性筷子和报纸可制作飞机模型,啤酒瓶盖可以做成一串风铃……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动脑筋,平时留意生活中可利用的废品,并定期给我们安排动手实践课,让我们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用废物制作成的工艺品,老师也将它们展览在教室的一角,对于手工好、有创意的同学,老师会给予奖励。因此,我们更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手工课堂中,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合作和学习,一学期下来,我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至今回想,老师的教学方式仍让我受益匪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