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孩子,就难以看清更美好的未来。环顾我们周边,不难发现,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为让孩子们更加健康成长,社会各方都应行动起来,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擦亮其心灵的窗户。
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情况不容乐观,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笔者从网上搜索资料发现,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学生的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近视率的居高不下,已影响到下一代的学习质量和个人发展。
“用眼距离不到20厘米”、“单次连续用眼时间超过两个小时”……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表现在迷恋电子产品、写字坐姿不正确、睡眠时间不足、长时间用眼中途不休息、缺乏体育锻炼等。如今,许多青少年被学业过度“绑架”,作业过多、学习负担过重,导致用眼过度,同时又缺少户外运动,致使户外锻炼不达标。无论是主观性的用眼习惯不好,还是被动的学习负担太重等,都需要外力的引导与干预,对青少年加强科学用眼教育。
首先,学校应落实“减负”承诺,把青少年从“圈养”中解放出来。近年来,虽然“减负”的呼声不断,但部分学校依然过于看重学习的量,忽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不但未能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反而将孩子们“圈养”起来。要加强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学校在抓好教育方面就不能“近视”,要重视青少年的视觉健康,把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既让孩子们的用眼时间得到控制,又可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从事体育锻炼,扎实推进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的教育更不能缺位。其实,因在成长期对用眼问题的不够重视,一些家长也早已成为“眼镜族”的一员,他们有的人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里则忙于玩手机或上网,不论是工作需要,还只是纯粹娱乐,家长们都应以身作则,养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倘若家长这位“老师”的教育缺位,那么,孩子们就很容易上行下效,出现沉迷电子产品而用眼过度的问题。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等,都应是家长们上好用眼教育课的重要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们养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
总之,社会各方应主动作为,共同协作,一起用心呵护好青少年的眼睛,助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