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率队进社区下基层,倾听群众和企业心声,深入调研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篇“大文章”,让城市更美更文明。
(8月21日《湛江日报》)
南亚郦都、华盛新城是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这里的垃圾分类主要分为“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居民可刷卡将垃圾分类投放各垃圾箱,若投放准确将获得积分,用积分可兑换日用品。智慧垃圾分类科学、方便适用,很受居民欢迎。
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垃圾分类,湛江一些小区的试点无疑具有示范指导作用,但要在全市推广,让垃圾分类在每家每户精准落实,还有艰巨的工作要做。我们要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市民百姓的生活环境,关系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关系到建设美丽文明新湛江。我们要明确垃圾分类的具体目标。垃圾分类实质上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通过垃圾分类,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引领带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每天必做的工作,是对以往传统做法的深刻变革。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走进寻常百姓家。要通过制度约束、奖罚分明形成长效机制,让每个市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推行全覆盖的考核目标,让垃圾分类落实落细,做到不漏一户,不留死角。
垃圾分类看似平常小亊,彰显的是民生关切的“大情怀”,考核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检验的是创文的力度和成效。用制度与规则严格约束垃圾分类管理不可或缺。正在修改完善的《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将有力推进落实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全市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在这期间,我们要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主动作为,为全面展开垃圾分类作好各项准备。诸如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弄清楚那些属于“可回收垃圾”范围,那些是“有害垃圾”等。平常就注意将垃圾有意识地提前分好类,循序渐进地养成习惯。坚决杜绝随手乱扔、随处乱放垃圾的不良行为。要管理好垃圾后期装运,不能让车装垃圾构成第二次污染。很快就要开学了。全市中小学在开学第一课时可讲讲垃圾分类的知识,灌输垃圾分类的理念,鼓励“小手拉大手”,在家庭内部形成孩子监督家长实施垃圾分类的氛围,把垃圾分类的基础夯实打牢。千家万户都动起来,垃圾分类必定会水到渠成,从约束走向自觉,从时尚走向日常,从强势督促走向习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