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中秋,各地监管部门就能查处不少“问题月饼”。有的是“早产月饼”,明明是中秋节前一个多月生产的,竟把时间标到节前一两天生产;有的是“私房月饼”,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月饼,不但没有食品生产资质,而且也没有卫生许可证,原材料也无安全保障。这些“问题月饼”一旦流入市场,势必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食品安全大过天。要遏止“问题月饼”流入市场,首先,监管要跟上。各地监管部门应从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这个“源头”入手,深入原辅料库房、生产间、成品包装间等场所,重点检查月饼生产场所卫生状况、从业人员操作规范、标识标签等情况。同时,针对月饼是否包装规范、散裸装月饼标识是否清晰、是否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等情况,严格查验经营者的证照齐全、进货记录、索证索票等,严把月饼质量安全关。
其次,厂家要守法。月饼的生产厂家要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对生产程序,包括制作条件、卫生许可、原材料、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严格把关,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以确保月饼生产的绝对安全。
其三,商家要守信。商家要坚持诚信经营,在采购月饼时要对月饼的质量、新鲜度、生产日期等进行严格把关,绝不销售“三无”月饼,包括早产月饼、变质月饼。
只要监管部门监管到位、生产厂家守法、商家守信,就能从根本上遏止“问题月饼”流入市场,还中秋佳节的月饼销售市场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