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在媒体、微信上看到违法养犬导致的伤人事件,大有“养犬成患”的感觉。其实,之所以会“成患”,问题不出在犬本身,而是因为一些人违法养犬。笔者在某电商平台APP上搜索,发现其实售卖“比特犬”“罗威纳”等大型、烈性犬的店铺甚多,上海一家店铺月销500多只罗威纳幼犬。根据店铺主人介绍,网上卖犬十分方便,只需要下单、在线支付,快递就能送到家,与普通商品交易并无不同。养犬者只需舍得花钱,动动手指就能拥有一头大型犬。但这狗有经过检验检疫、犬只登记等诸多重要安全管理环节了吗?我们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买犬养犬如此方便,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明确规定和有效办法去约束养犬者,养犬就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有的人养狗不办证,出了问题连找谁负责都不知道;有的人遛狗不拴绳子,成为一个埋藏在路人身边的“不定时炸弹”;有的人美其名曰带狗散步,实则上是带着狗到处便溺,破坏环境卫生;有的人把狗锁在阳台、屋外,夜间犬吠不停,邻居不堪其扰……
要管好养犬者,就必须要有严规矩。这次广州想出了将违法养犬行为纳入失信名单的办法,看起来是“严”起来了,但具体操作起来能否见效,还有待观察。笔者担心的是,这种纳入失信名单的做法,大多属于事后惩罚,往往不能避免损失。例如,有人遛狗不拴绳子,然后狗咬伤了路人,这个时候再把养狗的人纳入失信名单,确实是惩罚了,但路人还是被咬了呀,安全隐患并没有消失。如果是打算靠着“纳入失信名单”去震慑养犬者,避免他们做出违规行为,那么首先得有严厉的监管。例如,要对遛狗不拴绳子的行为开罚,将狗主人纳入失信名单,那首先得派足够的人手去大街上巡逻,并搜集保留有效证据。
尽管将违法养犬行为纳入失信名单操作起来可能存在诸多困难,但起码是迈出了从严管理养犬行为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集思广益,用更多严规矩来共同约束养犬行为。只有真正“严”起来,才能有效避免“养犬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