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月出三石村

2019-10-31 09:4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黄康生

天刚擦黑,三石村海韵渔歌广场就吹响螺号,号声嘹亮悠扬。渔家大妈大婶们纷纷赶来,翩然起舞。

甩手、踢腿、扭腰、旋转、阔步……大妈大婶在海风中尽情地跳,欢快地舞。一曲未了,一曲又起,虽然个个跳得大汗淋漓,却意犹未尽。

“白天出海打鱼,晚上广场练舞!”

“来吧,姐妹们,跳起来!跳起来!跳起来!”她们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跳到高潮时,更是疯狂的扭腰起落磨转,就像突然上满劲的小马达,那节奏那频率,一波波地撞向礁石,激起一朵朵浪花……

“白帆摇出东方月,银网收尽南海潮”。正当大妈大婶以奔放的舞姿点燃乡村秋夜激情之时,一弯新月已从海上冉冉升起。新月像一艘银亮的小船,镶嵌在湛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月光如水银般从空中泻下,泻在大海里,泻在村庄上。

月下的山峦、月下的村庄、月下的渔船朦胧而隐约……其时,村庄里的亭、台、楼、榭,以及“寿山福海”“海韵椰风”“渔舟唱晚”等景观景点悉数溶入空灵缥缈的月色中。

月色下的渔家小洋楼,楼靠楼,户挨户,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形状大小不一的砖缝仿佛记录着所有随风而逝的海边岁月;表面凹凸不平的沟槽似乎述说着渔村所有向海而生的陈年旧事。当月光懒懒地撒向屋顶,不经意间瞥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或许背后都藏着一段渔家号子和一曲渔家歌谣。

风推月下门,几乎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村民的小汽车、摩托车随意摆放在庭院里;手表、手机随心丢在沙发上;雷达、测风仪随便堆在墙角下,俨然一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样子。

“三石村一直是敞开大门过日子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民小组长梁乐淼笑着说:“三石的成活与繁华,是海浪推涌出来的,是海风雕刻出来的,更是老渔民一口风一口浪‘喂养’出来的。”

数百年来,三石村的渔民耕海牧渔,终日在船坞里运木、剖板、打模、造船,在渔船上升篷、起锚、收网、吊舢板,一口风一口浪地构筑起簇新的屋宇。

“日头落西山,渔家泊岸边。村头生炉火,村庄冒炊烟”。三石村就那样在海浪的舐吻和炊烟的氲氤中,默默地延续着,传承着。

梁乐淼在村子里生,在村子里长。数十年来,他一直在传承祖辈留下的捕鱼技艺。

梁乐淼依然记得第一次随父亲出海捕鱼时的情形:一个温暖的午后,父子俩驾小木船前往外罗渔场。一进入外罗海域,远远就听到黄花鱼的叫声。父亲说,雌鱼如同煤油灯“哧哧”微响,雄鱼像黑青蛙“咯咯”低叫。父亲耳贴船篙仔细聆听黄花鱼“哧哧”的叫声,然后循声撒网。

“万顷烟波待网收”,当水色渐渐由绿变黑时,大网里白色跳跃,千百条大鱼如蛆虫般涌动。数百只海鸥闻讯而来,不停地绕着渔船盘旋、翻飞。

循着海鸥的飞行轨迹,梁乐淼渐渐学会了在水上“亮翅”的功夫。不管风浪有多大,他只要微微一纵身,就能轻巧地从这只小木船跳到那只小木船,就像海鸥轻盈地掠过海面。

渔事历历,往事如烟,一晃五十年就过去了。五十年来,他经历了从“竹排捕鱼”到“木船捕鱼”再到“钢船出海”的不同时代,也见证了从“茅草房”到“泥砖房”再到“红砖楼”的时光流转。

前些日子,他驾钢壳渔轮远赴太平洋捕捞。

星光满船梦满帆,一次远洋捕捞最终圆了他全家搬进小洋楼的梦想。

梁家小洋楼高端大气,门前屋后花红柳绿,钢制的大门气派宏伟,窗明几净装修精致。小洋楼里彩电冰箱洗衣机,茶几沙发“席梦思”应有尽有;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一应俱全。梁乐淼说:“足不出户,就能看见大海、看见渔船、看见未来。”

银色的月光洒下一地温柔,整幢小洋楼便被这溶溶的月色笼罩着、包围着。梁乐淼站在月下望月。他的眼里,有半个世纪的波涛起伏,也有半个世纪的前尘海事。他静静地与月相对,恬淡地述说着渔事和村庄,述说着渔船和大海。大海就在他的背后流过,流向苍茫的远方。此时,家人已在庭院里筑起祭月台。祭台上摆着一个又大又圆、又香又甜的月饼。抬头一个月,低头一个“月”,天上人间,形影相吊啊!

“哩呀哩哩个美,哩哩个美雷爱,雷爱”……虔诚的祭月仪式后,梁乐淼即兴唱起了渔歌《哩哩美》。

他的歌声高亢激昂,仿佛蕴藏着一股倔强的力量。歌毕,一家人围坐一起,高声划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惹得村里的狗都踩着月色溜过来凑热闹。

铁锅煮月色,此时,一锅鱼汤新鲜出炉。我轻轻的将冒着热气,微微翻滚着的盖子,掀了起来。一阵浓郁的香气,顿时席卷而来。揭盖子的那一刻,我两眼放光,盯着鱼汤里的黄花、白鲳、马鲛、沙虫、白虾、螃蟹,生怕它们“满血复活”跳出铁锅。

这是什么“杂鱼汤”呀?简直就是海鲜大杂烩!我一边盛汤一边咽口水:“多鲜美的鱼汤呀!”

端起碗,放在鼻尖嗅一嗅,我分明闻到了一股大海深处最原始的海洋味道。嘬上一口,舌上的味蕾立刻活跃起来,先是鱼汁的鲜香,继而是鱼肉的细嫩,鲜美。嗖嗖下肚,顿感满嘴都是大海的味道。

我接连喝了三碗鱼汤,瞬间感觉全身通泰。

梁乐淼笑眯眯地说:“海水是咸的,生活是甜的。”

月亮爬上猪峰岭,照耀着渔村,照耀着渔民。皎洁的月光下,家家门前红烛高照,满桌满凳的鱼汤、月饼、柚子在风中散发着幽香。月影里,家家户户围炉夜话,浪淘布衣,闲谈一年往事。孩子们趁着月光在村巷间打闹嬉戏,追逐玩耍,燃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炸开了孩子们的幸福笑脸。

月亮越升越高了,它以千年不变的温婉,普照着三石村,佑护着三石村。如水的月光把这条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村庄照得亮堂堂。站在猪峰岭上远眺,我见到了明亮的村庄、明亮的灯火和明亮的晨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