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市文明办近日对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测评,共抽查乡村学校少年宫18所。(11月4日《湛江日报》)
短短几年时间,乡村学校少年宫就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个惠及湛江农村孩子的幸福家园。家园里,很多农村学生得以放飞梦想,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发展,尤其是一些学校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湛江文明校园的新名片,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亮点。
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来看,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非常有必要。通过在少年宫里开设书法、美术、剪纸、摄影、舞蹈、球类、棋类、科普等一系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活动,我们能帮助农村学生在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更关键的是,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其意义远远不止于学生教育本身。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精准扶贫来说,是双赢。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但不要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分数,还应透过乡村少年宫这个平台,让广大农村学生参与多彩活动、学到一技之长,这才是扶智的真正意义所在。
乡村学校少年宫,更应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阵地。报道说,“个别学校积极挖掘本校教师特长,发挥民间艺人专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把校园文化和少年宫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少年宫活动品牌”——这便是湛江打好“特色牌”,借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个平台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做法。当前,不少乡村学校少年宫仍然存在专业教师缺乏等短板。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多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把校园教育与传承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建议学校在建设青少年宫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笔者曾到市第二十八中学乡村少年宫参观,该校将乡村少年宫建设与学校“尚美”教育品牌深度融合起来,开设了管乐、舞蹈、合唱、散打、古筝、围棋、创客等十多个特色社团,坚持“每天一小时、每生一特长”,让学生懂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以此助推学校实现“生命美”的核心教育价值。特别是市二十八中将校外资源调动起来的办法,很值得借鉴学习。
打出本地牌、打好特色牌,以兴趣和文化双轮驱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让更多湛江学子得以全面发展,拥抱更广阔的天地,收获更多彩的人生。